大登屿
一作大嶝屿。即今福建同安县东南大嶝岛。《舆地纪胜》卷130泉州《景物下》:大登屿“在同安县海中”。旧有民居,明洪武二十年(1387)迁入内地,成化后渐复旧土。《方舆纪要》卷99载:大登屿与小登屿“皆广六七里”。
又作大嶝屿。即今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东南大嶝岛。《舆地纪胜》泉州《景物下》:大登屿“在同安县海中”。旧有民居,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迁入内地,成化后渐复旧土。明末清初屿广六七里。
一作大嶝屿。即今福建同安县东南大嶝岛。《舆地纪胜》卷130泉州《景物下》:大登屿“在同安县海中”。旧有民居,明洪武二十年(1387)迁入内地,成化后渐复旧土。《方舆纪要》卷99载:大登屿与小登屿“皆广六七里”。
又作大嶝屿。即今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东南大嶝岛。《舆地纪胜》泉州《景物下》:大登屿“在同安县海中”。旧有民居,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迁入内地,成化后渐复旧土。明末清初屿广六七里。
在今山东宁阳县北三十里堽城坝。《清一统志 ·兖州府二》: 青川驿 “旧在县西八里青川村,明成化二年移置于此。有驿丞,今裁”。
西晋太康五年(284)以揭阳县改名,属南康郡。治所在今江西石城县西。《寰宇记》卷108虔州虔化县:废陂阳县“以陂阳水为名”。隋开皇十三年(593)废入宁都县。古县名。西晋太康五年(284年)改揭阳县置
在今浙江慈溪市东南七十里雁门乡。《方舆纪要》 卷92宁波府慈溪县: 雁门岭在 “县 (治今宁波市西北慈城镇) 东北四十里。道出龙山所,与定海县接界”。
即多宗。治所即今西藏洛扎县 (嘎波)。
北朝之一。公元550年高洋代东魏称帝,国号齐,都邺(今河北临漳县西南),史称北齐。有今洛阳以东,晋、冀、鲁、豫诸省及内蒙古一部分。公元577年为北周所灭。
即今山东茌平县东北二十里望鲁店。《方舆纪要》卷34茌平县:玉楼店“相传鲁仲连所居。亦名鲁连村”。光绪《山东通志》卷36称:“今为望鲁店。”
①在今贵州安顺市北。《方舆纪要》卷123普定卫:何买砦“在卫北。洪武十年,安陆侯吴复遣将杨文击普定贼,破何买等砦,是也”。②在今贵州盘县特区南。《方舆纪要》卷121普安州“芭蕉关”条下:何买砦,“洪武
在南海中中国南沙群岛内,位于南威岛西12海里。为一环礁。退潮时露出。中国渔民向称西头乙辛,因此礁在南沙群岛西部,且从南威岛来此罗盘上用乙辛方位,故名。1935年公布名称为拉德礁。1947年改称日积礁。
在今山西太谷县东北。《清一统志 ·太原府一》: 武村堡 “在太谷县东北,临象谷水,三面石崖,势极险阻,唐武德初筑,为戍守处”。
1913年改焉耆府置,为焉耆道治。治所即今新疆焉耆回族自治县。1930年为焉耆行政区治。后直属新疆省。1954年改为焉耆回族自治区。1955年改为焉耆回族自治县。旧县名。1913年由焉耆府裁府改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