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县
1913年废大理府,改附部太和县置,以府名为县名,后属云南腾越道。治所在今云南大理市北二十六里大理古城。1929年直属云南省。1983年撤销,并入大理市。
旧县名。1913年改太和县置,治大理城(今云南省大理市北大理镇)。1960年撤销,与漾濞、凤仪两县及下关市合并,改设大理市。1962年恢复大理县。1983年再撤,与下关市合并设立大理市。
1913年废大理府,改附部太和县置,以府名为县名,后属云南腾越道。治所在今云南大理市北二十六里大理古城。1929年直属云南省。1983年撤销,并入大理市。
旧县名。1913年改太和县置,治大理城(今云南省大理市北大理镇)。1960年撤销,与漾濞、凤仪两县及下关市合并,改设大理市。1962年恢复大理县。1983年再撤,与下关市合并设立大理市。
①西汉置,属长沙国。治所在今湖南涟源市东。东汉属长沙郡。三国吴属衡阳郡。南朝宋省入湘乡县。②三国吴置,属宁浦郡。治所在今广西横县东南百里。西晋太康元年(280)改为兴道县。古县名。(1)西汉置,治今湖
即今广东南海市北官窑镇。明万历 《广东通志》 卷16: 南海县有 “官窑墟”。
又作平佳山、彭家山。即今台湾东北彭佳屿。明陈侃《使琉球录》:“过平嘉山,过钓鱼屿。”即“平佳山”。
即大獒山。在今安徽绩溪县北。《方舆纪要》卷28绩溪县:大蹲山“在县北六十里。高四百仞,周百里。前据潭水,獒形矫首。山半有岩,亦名仙人岩,岩下有白龙潭”。
三国吴置,属郁林郡。治所当在今广西邕宁、横县二县南境。南齐属齐宁郡。后废。
在今河南正阳县东北文殊河畔。《新唐书·李愬传》:元和十二年(817),“入白狗、汶港栅”。即此。在今河南省正阳县东北。《资治通鉴》:唐元和十二年(817年)李愬攻淮西,遣兵“下白狗、汶港二栅”,即此。
在今四川天全县东。《方舆纪要》 卷73天全六番招讨司: 硫黄溪 “在司东三十里。溪水作硫黄气,浸灌瘠田,禾苗特盛”。
清光绪二十九年 (1903) 析归化城厅北境置,属山西省。寄治归化城 (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1912年改武川县。
在今甘肃庆阳县北。《资治通鉴》:唐武德五年(622)九月,“交州刺史权士通、弘州总管宇文歆、灵州总管杨师道击突厥于三观山, 破之”。
在今宁夏固原县东南。《晋书·赫连勃勃传》: 东晋义熙五年 (409),“勃勃又攻 (姚) 兴将金洛生于黄石固”。即此。北魏置黄石县。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彭阳县东南红河附近。十六国时,赫连勃勃攻姚兴将金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