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泉眼镇
即今吉林通化县西南大泉源乡。清光绪《奉天全省地舆图说图志》通化县图:西南有大泉眼。民国熊知白《东北县治纪要》辽宁通化县:“县属大泉源,在快当帽子西南五十里。由县市往桓仁恒通过此地。”
即今吉林通化县西南大泉源乡。清光绪《奉天全省地舆图说图志》通化县图:西南有大泉眼。民国熊知白《东北县治纪要》辽宁通化县:“县属大泉源,在快当帽子西南五十里。由县市往桓仁恒通过此地。”
在今贵州黄平县西南。《清一统志·镇远府》:两岔江“江有二源,一出上塘,一出大原,流转三坡,合而为一,即麻哈江之上源”。
在今江苏邗江县南扬子桥附近。古时在长江北岸,由此南渡至京口(今江苏镇江市),为江滨要津。《资治通鉴》:隋开皇十年(590),“(杨)素帅舟师自扬子津入击贼帅朱莫问于京口,破之”。大业七年(611)建临
即鸿固原。又名少陵原。在今陕西长安县东南。因汉宣帝在原上修建杜陵,亦名杜陵原。唐李白《杜陵绝句》:“南登杜陵上,北望五陵间,秋水明若日,流光灭远山。”杜甫家在樊川杜陵原下, 自称“杜陵野老”、“杜陵布
即今河南林州市东南四十一里东姚镇。清尹耕云《豫军纪略》卷4:咸丰七年(1857)十一月,土匪“至林县之东姚集”。
在今安徽霍山县南。《清一统志·六安州》: 濛潼湾镇“在霍山县南三十里。相近有管家渡镇”。
在今广东平远县治大柘镇附近。清光绪《广东舆地全图》平远县图表:“又东超竹岭,其北大柘山,绵延而东南小柘山,去城南五十三里。”
西魏大统十七年 (551) 改首阳县置,为渭源郡治。治所在今甘肃渭源县东北渭河北岸。《元和志》 卷39渭州渭源县: “因渭水为名。” 明郭子章 《郡县释名》 陕西下: “渭源,以渭河源于此名也。” 隋
亦作婆多吐水。即今黑龙江省阿城市东与宾县交界处之蜚克图河。《金史·世纪》: “世祖乃以偏师涉舍很水,……明日,大雾晦冥,失道,至婆多吐水乃觉。”
1928年置,省会在宁夏县(今宁夏银川市)。辖境相当今宁夏大部(固原地区除外)和内蒙古狼山以西地。1954年撤销,以县、市并入甘肃省,蒙旗并入内蒙古。1958年10月25日建立宁夏回族自治区。简称“宁
①唐贞元元年 (785) 析侯官县西乡置,属福州。故址即今福建闽清县,寻升为梅溪县。因境内梅溪而得名。②即今四川重庆市渝北区东梅溪场。清道光 《江北厅志》 卷2: 梅溪场 “去城一百五十里”。唐贞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