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林寺
在今江西九江市南庐山上,与西林、东林寺合称三大名寺。《清一统志·九江府二》:上大林寺“在庐山西大林峰南。晋建。元末毁。明宣德中重建。寺前有宝树二,曲干垂枝,圆旋如盖。又中大林寺在庐山锦涧桥北,下大林寺在桥西”。
在今江西省九江市南庐山上。与东林、西林寺合称三大名寺,为东汉明帝时佛教中心之一。唐元和十二年(817年),白居易游此且有题咏。现辟为花径公园。
在今江西九江市南庐山上,与西林、东林寺合称三大名寺。《清一统志·九江府二》:上大林寺“在庐山西大林峰南。晋建。元末毁。明宣德中重建。寺前有宝树二,曲干垂枝,圆旋如盖。又中大林寺在庐山锦涧桥北,下大林寺在桥西”。
在今江西省九江市南庐山上。与东林、西林寺合称三大名寺,为东汉明帝时佛教中心之一。唐元和十二年(817年),白居易游此且有题咏。现辟为花径公园。
即今四川高县。《明史·地理志》 高州:“旧治怀远砦,正德十三年迁治中坝。”(1)集镇名。在陕西省城固县西北部。属小河镇。人口200。清宣统二年(1910年)建于砖溪河中游平坝,故名。主产稻、小麦、油菜
在今江西龙南县南。《方舆纪要》 卷88赣州府龙南县: 清修山“在县南四十里。高千仞。上平坦。登高四顾,迥出尘俗,泉石林竹,俨若洞天,因名”。
唐贞观四年 (630) 置,属羁縻盖州。治所在今四川若尔盖县西北境。后废。古县名。唐贞观初以党项部落置,治今四川省若尔盖县西境。后地入吐蕃,侨治庆州(州治安化县,今甘肃庆城县)界,寻废。
在今贵州仁怀县境。《明史·吴广传》:明万历二十八年 (1600) 征播之役,广军出合江,屯二郎坝 (今贵州习水县东南二郎乡),“陶洪、安村、罗村三砦土官各出降,他部来归者数万”。约在今贵州省仁怀市境。
在今福建武夷山市西南武夷四曲。《舆地纪胜》卷129建宁府:大藏岩“在武夷山。下际深渊,石壑中开数室,皆插板木。室中有器形状不一”。《明一统志》卷76:大藏岩“在武夷山中,下际深渊,石罅处有仙骨函。又有
在今河南商城县东北。《方舆纪要》卷50商城县 “太湖” 条下: “粳陂湖在县东北四十里。长五里,皆灌溉所资也。”
今山东济南市的俗称。因多泉而名。自古有七十二泉之胜,其中以趵突泉最为著名。元于钦 《汇波楼纪略》 云: “济南山水甲齐鲁,泉甲天下。” 故济南有 “泉城” 之名。山东省济南市的别称。清刘鹗《老残游记》
1937年伪满置,为牡丹江省公署驻地。治所即今黑龙江省牡丹江市。1943年10月后为东满总省公署所在地。1945年划归松江省。1954年划归黑龙江省。简称牡。在黑龙江省东南部,东邻俄罗斯。面积4.1万
①五代南唐保大十三年(955)升武胜场为县,并改名长泰,属泉州。治所即今福建长泰县。北宋太平兴国五年(980)改属漳州。元属漳州路。明、清属漳州府。1913年属福建西路道。1914年属汀漳道。1928
①东汉初平四年 (193) 置,属巴郡。治所即今四川南部县。三国蜀属巴西郡。南朝宋改为南国县。②南朝宋侨置,属巴西侨郡。治所在今四川绵阳市境。梁废。古县名。东汉初平四年(193年)置,治今四川省南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