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大昌县

大昌县

①北周置,属蔚州。治所在今山西灵丘县南。隋开皇三年(583)废。

②北周改建昌县置,为永昌郡治。治所即今四川巫山县西北一百二十里大昌镇。后属建平郡。隋属巴东郡。唐属夔州。北宋端拱元年(988)属大宁监。南宋嘉定八年(1215)徙治水口监(今巫山县北下田乡北水口)。元至元二十年(1283)废入大宁州。明洪武十三年(1380)复置, 后废入大宁县。永乐初复置,属夔州府。《明史·庄烈帝纪》:崇祯十三年(1640),“张献忠陷大昌,总兵官张令战死”。即此。清康熙九年(1670)废入巫山县。


古县名。(1)北周置,治今山西省灵丘县南。属蔚州。隋开皇三年(583年)废入灵丘县。(2)北周改泰昌县置,治今重庆市巫山县西北大昌镇。属永昌郡。隋属巴东郡。唐属夔州。北宋端拱元年(988年)徙治今巫溪县东大宁河东岸,属大宁监。南宋嘉定八年(1215年)徙治今巫山县大昌镇西北水口村。元至元二十年(1283年)并入大宁州。明洪武四年(1371年)复置,不久即废。永乐初复置,属夔州府。清康熙九年(1670年)又废,并入巫山县。


猜你喜欢

  • 朱家巷镇

    即今上海市闵行区东二十里朱行。相传北宋嘉祐年间有朱姓在此经商,后渐成集镇,名朱家巷,后谐音为朱家行。一说明尚书朱恩居此,故名。清光绪《江苏全省舆图》:华亭县东北有“朱家行”。

  • 明祖陵

    又称明第一陵。在今江苏盱眙县东北。南临淮河入洪泽湖口。明洪武二十年 (1387) 朱元璋迁葬其高祖、曾祖、祖父于此。在江苏省盱眙县管镇东南洪泽湖滨。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明太祖朱元璋在此修建祖陵,

  • 竹谿县

    明成化十二年(1476)置,属郧阳府。治所即今湖北竹溪县。明曹学佺《名胜志》:“以治所在竹溪之北而名。”民国初属湖北襄阳道。1932年直属湖北省。

  • 雍泔水

    即今四川丹棱、洪雅二县境之安溪河。《寰宇记》 卷74洪雅县有澭甘水。《方舆纪要》 卷71丹棱县: 雍泔水 “在县南二十里。下流合青衣水。《州志》: 蛮语药曰雍,浆曰泔。是水可以愈疾,而甘美如浆也”。

  • 贝中聚

    即贝丘。在今山东博兴县南五里。《续汉书·郡国志》 乐安国博昌“有贝中聚”。在今山东省博兴县东南。《续汉书·郡国志》:乐安国博昌县有“贝中聚”,即此。

  • 沧港市

    即今湖南汉寿县西沧港镇。《清一统志·常德府二》:沧港市“在龙阳县西十五里”。

  • 木桉路

    元置,治所在今泰国北部难府北。明洪武十五年(1382)改为府。后废。

  • 招武县

    唐大历三年 (768) 置,为乾州治。治所在今四川茂县西。后废。

  • 同冢

    在今湖北汉川县西北桐冢镇。《方舆纪要》卷76汉川县:同冢在“县西百四十里。一名疑冢。俗传曹操败于乌林,伪作此冢。正德中,群盗邱仁等哨聚于此”。

  • 落兰部

    唐南诏乌蛮部落之一,属会川都督。治所在今四川冕宁县南泸沽镇。《元史· 地理志》泸沽县: “在 (礼) 州北。昔罗落蛮所居,至蒙氏霸诸部,以乌蛮酋守此城,后渐盛,自号曰落兰部,或称罗落。” 元至元十五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