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延寿甘露寺
即古上方寺。在今河南开封市东北隅。清乾隆十六年(1751)重修后,改名大延寿甘露寺。道光二十一年(1841)黄水围城,寺院被拆毁护城。
在今河南省开封市内。本名等觉禅林。五代晋天福中建,北宋乾德中迁今址,庆历中改称上方寺。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改修并赐名大延寿甘露寺。内有铁色琉璃塔。
即古上方寺。在今河南开封市东北隅。清乾隆十六年(1751)重修后,改名大延寿甘露寺。道光二十一年(1841)黄水围城,寺院被拆毁护城。
在今河南省开封市内。本名等觉禅林。五代晋天福中建,北宋乾德中迁今址,庆历中改称上方寺。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改修并赐名大延寿甘露寺。内有铁色琉璃塔。
即介根。在今山东胶州市西南。西周为莒国都。西汉置计斤县。又名计,即介根。周时莒国都城。在今山东省胶州市西南城子村。《世本》:“莒舆期始都计斤,兹丕归莒”;《春秋释例·世族谱》:“周武王封兹舆期于莒,初
①在今山西汾阳县南二十里虞城村。《魏书·地形志》: 隰城县有 “虞城”。《寰宇记》 卷41孝义县: “虞、虢二城,相传晋灭虞、虢,迁其人于此,筑城以居之。”②在今山西平陆县北。《续汉书 · 郡国志》:
即今江西临川市西南龙溪镇。清同治《江西全省舆图》卷2:临川县:“西南至龙骨渡八十九里。”
邑名。又名昌城。战国时齐地,后入燕。故址在今山东淄博市东南五里昌城村。《史记·赵世家》: 惠文王二十五年 (前274),“燕周将,攻昌城、高唐,取之”。又,《乐毅传》: 燕昭王 “封乐毅于昌国,号为昌
明洪武二年 (1369) 改瑞州路置,治所在高安县 (今江西高安市)。辖境相当今江西高安、宜丰、上高等市县地。1912年废。有织绫、造纸等手工业。明中叶陈福一等领导的华林军于此起义。明洪武二年(136
在今山东微山县西北南阳镇。《清一统志·济宁州》: 河桥水驿 “明隆庆初,自谷亭镇移此。旧有驿丞,今裁”。
①即它漏河。今内蒙古和吉林境内之洮儿河。清张穆《蒙古游牧记》卷1:陀喇河“旧作陀罗,亦曰洮儿河。《辽史》上京有他鲁河。《金史》长春县有挞鲁古河。圣宗四年改挞鲁河为长春河,即此陀喇河也”。②亦作拖罗河。
元置,属潮阳县。为盐场。在今广东汕头市东南达濠区内。元 《大德南海志》 卷6: “隆井、招收、小江三场隶潮州路。”
又名梵宗寺、法海寺。藏语称 “衮本”,意为 “十万佛像”。在今青海湟中县 (鲁沙尔镇)西南隅塔山中。明嘉靖三十九年 (1560) 创建,是黄教始祖宗喀巴降生之地。因内有纪念宗喀巴的大银塔而得名。为格鲁
明置,属广宁左屯卫。即今辽宁葫芦岛市东北大兴堡。《方舆纪要》卷37广宁左屯卫:大兴堡在“卫西六十里,又西与宁远卫接界。堡北有新庄子可屯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