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庙峡
旧名大冢峡。一曰香炉峡。在今广东英德县西南五十里。上有峡山庙,祀虞夫人。北宋嘉祐间转运使荣諲尝构栈阁七十间,由峡直下清远。张俞有《峡山栈道记》刻石。
旧名大冢峡。一曰香炉峡。在今广东英德县西南五十里。上有峡山庙,祀虞夫人。北宋嘉祐间转运使荣諲尝构栈阁七十间,由峡直下清远。张俞有《峡山栈道记》刻石。
即宝鼎山。在今四川大足县东北三十里。山上有宝顶寺。在重庆市大足县城东北。山上多佛像石刻,风景幽丽。参见“宝顶山摩崖造像”。
亦作熙平水。在今广西阳朔县东北三十里。《舆地纪胜》卷103静江府:兴平水“在阳朔县北六十里。其源出自宝子山,南流者为兴平水,与桂江合”。
①在今河北遵化市东北二十五里。《明一统志》卷1顺天府:五峰山“山磅礴,突起五峰。东曰快目,南曰瑞云,西曰红翠,北曰虎岩, 中曰紫盖,上有禅林寺”。②在今浙江慈溪市东南。《方舆纪要》卷92慈溪县:五峰山
亦名龙池、九龙池。在今陕西西安市东南。《唐中宗实录》: “则天时,长安城东隅,民王纯家井溢,浸成大池数十顷,号隆庆池。相王子五王立第于其北,望气者言有帝王气。景龙二年,幸隆庆池以厌之。” 宋敏求 《长
即今江西婺源县西北思口镇。清康熙 《徽州府志》 卷1婺源县: 十九都有思口村。光绪 《婺源县志》 卷2: 十九都思口 “离城三十里”。在江西省婺源县中部、古坦水中游。面积122平方千米。人口1.4万。
大理时改会川都督府置,治所在今四川会理县。元至元中改为会川路。明洪武十五年(1382)复为会川府,属云南布政司,寻改属四川布政司。二十六年(1393)废,二十七年(1394)复置,辖境相当今四川会理、
即蓝村。今山东即墨市西蓝村镇。清同治《即墨县志》 卷2有栾村。
①在今河北沧县南。《方舆纪要》 卷13沧州: 减水河在 “州南十五里。西接卫河,东达于海。宏治中开,以备卫河之泛滥。既以去海尚远,涨水往往由此决入田闾,大为民患,乃复塞之”。②在今山东邹平县西北。《明
清代内蒙古六盟中的东部四盟,即今内蒙古哲里木盟、卓索图盟、昭乌达盟和锡林郭勒盟。旧内蒙古六盟中的东部四盟,即哲里木、卓索图、昭乌达、锡林郭勒四盟。卓索图盟已于1950年撤销,划归热河、辽宁、内蒙古三省
北魏置,属河州。治所在水池县 (今甘肃临洮县西南洮水西岸)。辖境相当今甘肃临洮、临潭、康乐等县地。北周移治当夷县 (今甘肃临潭县东新城)。武帝时废。北魏于吐谷浑地置,治洪和城(今临潭东南),属河州。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