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岩江
在今贵州从江县东南。《方舆纪要》卷121黎平府西山阳洞长官司:大岩江“在司(今西山镇)南。源出大岩山,东南流入福禄江”。
在今贵州从江县东南。《方舆纪要》卷121黎平府西山阳洞长官司:大岩江“在司(今西山镇)南。源出大岩山,东南流入福禄江”。
即今辽宁宽甸满族自治县东一百三十里步达远满族乡。清光绪《奉天全省地舆图说图志》宽甸县图:东有不达远。
又作大彭氏、彭、彭城。夏、商时国。在今江苏徐州市。《庄子·大宗师》: “彭祖得之,上及有虞,下及五伯。” 《史记·楚世家》: “彭祖氏,殷之时尝为侯伯,殷之末世灭彭祖氏。” 《集解》 引 《世本》 曰
即嘉利泽。在今云南嵩明县东南。《清一统志·云南府》:嘉利泽“即杨林泽也。或谓之杨林海子”。
①又名门。 汉晋洛阳城南城东起第三门。在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晋书·刘聪载记》: 永嘉五年 (311),刘聪令王弥等 “遂寇洛阳,攻陷平昌门,焚东阳、宣阳诸门及诸府寺”。
元至元十二年 (1275) 置,属威楚路。治所在今云南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南郊的大寨。明初废。洪武三十五年 (1402) 复置威远御夷州,属云南布政司。清雍正三年 (1725) 改威远厅。元至元十二年(
即今云南勐腊县西五十四里勐捧镇。明设版纳勐捧。傣语 “勐” 为地方,“捧” 为会发光的妖精,意即传说有会发光妖精的地方。清代作勐搻。 民国初有县佐驻此。 1940年设勐捧镇。
清雍正三年(1725)改左云卫置,属朔平府。治所即今山西左云县。民国初属山西雁门道。1928年直属山西省。1949年划归察哈尔省。1952年复属山西省。在山西省西北部、长城南侧,北临内蒙古自治区。属大
在今贵州贵阳市北。《方舆纪要》卷121贵阳府“南明河”条下:“三水江在府北三十里。府西境之水派流而下,至此合流为一,东流合于清水江。即陆广诸水之下流也。”
在今福建福州市城东十五里鼓山半山腰。原为积水潭,五代梁开平二年 (908) 闽王王审知填潭建寺,请名僧神晏国师主持,号国师馆。其后,宋真宗赐额 “涌泉禅院”。明永乐五年 (1407)改称寺。嘉靖二十一
西汉置,属信都国。治所即今河北武邑县。东汉属安平国。西晋太康十年 (289) 为武邑郡治。北齐天保七年 (556) 废。隋开皇六年 (586) 复置,属冀州。大业三年 (607) 属信都郡。唐属冀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