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大寨

大寨

旧名大勐麻。即今云南云县东南大寨乡。光绪《大清直省地舆全图》:云州东南有大寨。民国时设县佐。


(1)集镇名。(1)在云南省巧家县北部、金沙江东岸。大寨乡人民政府驻地。人口1090。清由陆、陈、王、孙、兰、徐六姓联合建立农村集市,名六合场。又称街村、大寨街子。产玉米、稻、小麦、甘薯、甘蔗、烤烟、花椒、油桐、柑橘。有铁、竹、木器加工等业。公路南接大巧公路。(2)在云南省勐海县西部、三棵庄山东南山腰。为西定哈尼族乡人民政府驻地。人口820。因寨大得名。主产玉米、稻。有公路东接勐双公路。(3)在云南省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东北部。大寨乡人民政府驻地。人口620。原名苦猪底大寨,因村周林中苦猪树多,村较大,故名。1956年建乡时简称大寨。产稻、玉米、棕片、草果、茶叶等。多珍稀树木。有公路接昆那公路。(2)村名。在云南省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北部。属勐简乡。人口 3100。为县内最大的村寨。曾名悉宜大寨。佤语“悉宜”意为“迷失或糊涂的地方”。过去野芭蕉多,过路的人多在此迷路,因名。1940年曾置宣化镇。1951年为耿马各民族行政委员会驻地。产稻、玉米、茶叶、芭蕉、木耳等。有制茶、酿酒等厂。有公路接海孟公路。


猜你喜欢

  • 五虎山

    一名五虎门。即今福建连江县东南五虎岛。地处闽江入海口,五峰排列如虎,故名。《明史·汤和传》:元至正二十七年(1367),汤和自明州(今浙江宁波市)渡海攻福州,奄至五虎门,即此。明郑和下西洋亦经此。古岛

  • 适 (適) 中驿

    明嘉靖十一年 (1532) 置,属龙岩县。即今福建龙岩市东南六十五里适中镇。清雍正十年 (1732) 移雁石巡司于此。为县赴龙溪 (漳州)、永定适中之地,故名。

  • 端氏镇

    即今山西沁水县东端氏镇。隋端氏县故治。清置巡司于此。在山西省沁水县东南部。面积257平方千米,人口2.6万。镇人民政府驻端氏,人口7700。为春秋时晋国端氏邑,故名。《史记·赵世家》:成侯十六年(前3

  • 全节县

    唐贞观十七年改平陵县置,属齐州。治所在今山东章丘市西龙山镇。《元和志》卷10全节县:“本是隋末土人李满率乡人据堡,赡以家财,武德二年归国,于堡置谭州及平陵县, 以满为谭州总管。贞观元年废谭州,县属齐州

  • 王屋镇

    即今河南济源市西五十八里王屋山南王屋乡。北周置王屋县于此。

  • ①春秋郑邑。在今河南扶沟县西南。《左传》:文公元年(前626),卫孔达侵郑,“伐绵、訾及匡”。又,定公六年(前504),“公侵郑,取匡”。皆此。②春秋宋邑。在今河南睢县三十里匡城乡。《春秋》:僖公十五

  • 大化镇

    在今湖北广水市南。《资治通鉴》:五代晋天福五年(940),安州刺史李金全降南唐,南唐将李承裕入安州。晋将马全节讨之,“自应山进军大化镇”。即此。(1)古镇名。在今湖北省安陆市西北。五代晋天福五年(94

  • 尉武山

    即今湖北武汉市西北蔡甸区南。《方舆纪要》 卷76汉阳府 “百人山” 条下: “ 《志》 云,府西南八十里有尉武山。相传唐武德初,尉迟恭与朱粲战处。”

  • 昌邑国

    西汉天汉四年 (前97) 改山阳郡置,封皇子刘髆为昌邑王。治所在昌邑县 (今山东巨野县东南)。辖境相当今山东巨野、郓城、嘉祥、金乡、鱼台、邹城、单县、曹县、成武等市县地。元平元年(前74) 国除为山阳

  • 银锭桥

    在今北京市西城区后海与前海联结处。明、清为北城中观西山胜地。清《日下旧闻考》 卷54引 《燕都游览志》: “银锭桥在北安门海子三座桥之北,此城中水际看西山第一绝胜处也。桥东西皆水,荷芰菰蒲,不掩沦漪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