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坡山
在今湖北阳新县东。《方舆纪要》卷76兴国州“三角山”条下:“大坡山,在州东五十里。旁有石楼,崭然拔出众山。里人于此造茶,名‘坡山凤髓’。有大坡洞。”《清一统志·武昌府一》 大坡山“《州志》:东坡谪黄州过此,有‘埽壁歌’刻于石”。
在今湖北阳新县东。《方舆纪要》卷76兴国州“三角山”条下:“大坡山,在州东五十里。旁有石楼,崭然拔出众山。里人于此造茶,名‘坡山凤髓’。有大坡洞。”《清一统志·武昌府一》 大坡山“《州志》:东坡谪黄州过此,有‘埽壁歌’刻于石”。
①在今江苏扬州市东南隅。《清一统志 ·扬州府一》 引 《江南通志》 曰: “相传浚河时积土而成。” 又引 《扬州府志》 曰: “其上构堂,董其昌题曰康山草堂,为康海与客燕饮弹琵琶处。”②又名东山。在今
即今安徽阜南县西北新村镇。清乾隆 《阜阳县志》 卷4: 新村集在 “西乡六十里”。
北宋咸平二年(999)改永穆县置,属达州。治所在今四川达县西北七十五里桥湾乡。《元史·杨文安传》:至元九年(1272),“遣元帅蔡邦光会蓬州兵,邀宋师于永睦,战胜之”。即此。元至元二十二年(1285)
亦作薛州。唐仪凤二年 (677) 置,治所在今四川珙县西南下罗苗族乡 (老堡场)。辖境相当今四川珙县西南地。先天二年 (713) 降为羁縻州。天宝元年 (742) 改为黄池郡,乾元元年 (758)复为
即褒谷南口。在今陕西汉中市西北。《三国志·蜀书·魏延传》: 蜀汉建兴十二年 (234),魏延先至,“据南谷口”。杨仪等奉武侯之丧还,延迎击仪。延军皆散,仪遣马岱追斩之。
①隋开皇十八年 (598) 改义乡县置,属熙州,大业初属同安郡。治所即今安徽望江县。取举目可望江流为名。唐武德四年 (621) 于县置高州,寻改智州。七年 (624) 属严州,后属舒州。南宋属安庆府。
在今贵州息烽县西十里。《清一统志·贵阳府》:西望山“盘亘百余里,与开州(今开阳县)南望山对峙。山巅有凤凰池,阔可里许。前有三峰,曰翠屏、目游、莫若,皆壁立万仞,苍松虬结;而目游更奇峭,有石笋数株,高插
即今湖北汉川县东南十四里榔头乡。清光绪 《湖北全省分图》: 汉川县东南有榔头集。
即今河南内乡县东北五十里马山口镇。清设巡司于此。在河南省内乡县东部。面积283.6平方千米。人口5.2万。镇人民政府驻马山口,人口5850。因地处马山东麓,故名。1958年建公社,1984年改乡,19
在今吉林桦甸市东南,南流注入二道江。清光绪《吉林通志》卷22:古洞河“亦出珲春西界山中,直西流百余里入吉林府界,北岸界敦化县,又西百里许与富太河(即富尔哈河)会”。松花江上源之一。满语意为“急流的河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