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右卫
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置,属山西行都司。治所在大同县(今山西大同市)。建文四年(1402)废,永乐元年(1403)复置,七年(1409)徒治定边卫城(今山西右玉县西北四十五里右玉城镇)。清顺治七年(1650)与玉林卫合并,改置右玉卫。
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置,治大同县(今山西大同市)。建文四年(1402年)废。永乐元年(1403年)复置。七年徙治定边卫城(今山西右玉县西北玉城)。正统十四年(1449年)徙玉林卫来同治,为右玉林卫。
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置,属山西行都司。治所在大同县(今山西大同市)。建文四年(1402)废,永乐元年(1403)复置,七年(1409)徒治定边卫城(今山西右玉县西北四十五里右玉城镇)。清顺治七年(1650)与玉林卫合并,改置右玉卫。
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置,治大同县(今山西大同市)。建文四年(1402年)废。永乐元年(1403年)复置。七年徙治定边卫城(今山西右玉县西北玉城)。正统十四年(1449年)徙玉林卫来同治,为右玉林卫。
在今山西灵丘县城东南三十里。建于北魏太和七年 (483)。《清一统志· 大同府》 “觉山寺”条引 《山西通志》 称: “寺有浮图高三十丈,左山冢小浮图高与之埒,塔侧一井深亦三十丈,土人称塔、井三奇。”
亦名官岩、冠岩。在今广西阳朔县北。《方舆纪要》卷107阳朔县:甘岩“在县北七十里漓江旁。一名官岩”。《清一统志·桂林府一》:冠岩“一名甘岩。水石窈曲, 中有甘泉,溢流不竭”。
在今江西临川市东。《清一统志 ·抚州府一》: 英巨山 “在临川县东三十五里。荀伯子 《临川记》: 岩内有石人,坐盘石上,体尘秽则兴风,润则致雨,晴则遍体鲜洁,如王莹净”。
即今蒙古国后杭爱省的塔米尔河。源出杭爱山,其北源为霍伊图塔米尔河,南源为乌尔图塔米尔河,东北流合为一河,入于鄂尔浑河。《清一统志·喀尔喀》: 塔米尔河 “有东西二河: 一源出鄂尔坤河源西杭爱山北,一源
①一名白鹿山。在今四川南江县南。《舆地纪胜》卷187巴州:公山“在难江县南二里。不与诸山相连,四面状如公字,因名”。②在今云南永胜县西南。《方舆纪要》卷117顺州:公山“在治(今顺州乡西北州城)北七里
又名衣锦乡。在今安徽砀山县东北。《方舆纪要》卷29砀山县“孤父聚”条:“又县南(按,应为北)有午沟里,朱温生长于此。”《清一统志·徐州府二》:午沟里“在砀山县东北接丰县界,北去丰县五十里。朱温生长于此
即藏河。西藏雅鲁藏布江。唐代译称藏河,亦作臧河。《新唐书·吐蕃传》: “曰闷怛卢川,直逻娑川之南百里,臧河之所流也。”
即真武庙。在今四川重庆市南岸区涂山(俗名真武山) 上。为重庆著名寺庙。唐白居易有《涂山寺独游》 诗。
①三国吴置,属武陵郡。治所即今湖南汉寿县。唐属朗州。宋属鼎州,大观中改为辰阳县。南宋绍兴元年(1131)复为龙阳县,五年(1135)移治黄城砦(今汉寿县西),三十年(1160)复还故治,后属常德府。元
北宋置,属富顺监。即今四川自贡市南永安镇 (毛头铺)。《元丰九域志》 卷7富顺监: 茆头在“监西九十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