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匡山
又名戴天山、大康山。在今四川江油市西北。《寰宇记》卷84龙州江油县:大匡山“在州南八十里。高九百丈。阴洞潜穴,气蒸成川,有飞泉下流,一百里至剑州阴合白泽水”。《方舆纪要》卷73江油县:大匡山“在县西三十里。高耸盘纡,亦接彰明县界”。
又名戴天山、大康山。在今四川江油市西北。《寰宇记》卷84龙州江油县:大匡山“在州南八十里。高九百丈。阴洞潜穴,气蒸成川,有飞泉下流,一百里至剑州阴合白泽水”。《方舆纪要》卷73江油县:大匡山“在县西三十里。高耸盘纡,亦接彰明县界”。
明崇祯中置,在今广西合浦县东南。《清一统志·廉州府》: 白龙寨 “又西有川江寨、陇村寨、调埠寨、珠场寨,皆南至平江池十余里”。
在今安徽桐城县东北。《方舆纪要》 卷26桐城县 “洪涛山” 条下: “ 《志》 云,县东北十里有鲁硔山,相传鲁肃曾居此。明崇祯十四年,流贼犯境,据鲁硔山焚掠,久之始去。”
在今山西河曲县东南二十五里河会村。《方舆纪要》 卷40河曲县: “河会堡在唐家会堡东南,万历二十五年建,城周二里有奇。边口有曲峪等处为最冲。”
①在今江西大余县北。《舆地纪胜》卷36南安军:玉枕山“在郡正北。盖郡之主山”。《清一统志·南安府》:玉枕山“在大庾县北五里。地名石人坑,郡之主山也。高三百仞,连延三里。两麓五岩,次第相属。俗名五指山,
唐贞观五年(631)置,为羁縻州,属松州都督府。治所在今四川若尔盖县东境。八年(634)改为懿州。
即今河北巨鹿县东南十八里堤村乡。清同治《畿辅通志》卷51巨鹿县图:东南有狄村集。
又作黄梁村。在今广东斗门县 (井岸镇)西北斗门镇。清雍正十年 (1732) 置巡司于此。
即今黑龙江省北部呼玛河,为黑龙江支流。源出伊勒呼里山北侧,流经塔河县,于呼玛县南注入黑龙江。清何秋涛 《朔方备乘》 卷24:“瑚玛尔河,一作呼马拉河,一作呼麻拉河,一作呼马儿河,一作呼玛尔河。康熙中,
即今山东定陶县西北十里仿山。《寰宇记》卷13广济军定陶县: “髣山庙在县西北五里层阜之上。按,髣山,古曹国葬地,连属十五里,仿佛似山,因名。自曹叔振铎至伯阳二十五代皆葬于此。”古山名。在今山东省定陶县
在今哈萨克斯坦江布尔西北。《资治通鉴》:唐开元二十七年(739),碛西节度使盖嘉运攻突骑施,“分遣疏勒镇守使夫蒙灵与拔汗那王阿悉烂达干潜引兵突入怛逻斯城,擒黑姓可汗尔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