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云经寺
在唐长安城怀远坊东南隅,今陕西西安市。宋敏求《长安志》卷10载:大云经寺“本名光明寺,隋开皇四年,文帝为沙门法经所立。时有延兴寺僧昙延,因隋文赐以蜡烛, 自然发焰,隋文奇之,将改所住寺为光明寺,昙延请更立寺以广其教,时此寺未制名,因以名焉。武太后初幸此寺,沙门宣政进《大云经》,经中有女主之符,因改为大云经寺,遂令天下每州置一大云经寺。此寺当中,宝阁崇百尺,时人谓之七宝台”。
在唐长安城怀远坊东南隅,今陕西西安市。宋敏求《长安志》卷10载:大云经寺“本名光明寺,隋开皇四年,文帝为沙门法经所立。时有延兴寺僧昙延,因隋文赐以蜡烛, 自然发焰,隋文奇之,将改所住寺为光明寺,昙延请更立寺以广其教,时此寺未制名,因以名焉。武太后初幸此寺,沙门宣政进《大云经》,经中有女主之符,因改为大云经寺,遂令天下每州置一大云经寺。此寺当中,宝阁崇百尺,时人谓之七宝台”。
隋大业五年 (609) 置,属鄯善郡。治所在今新疆若羌县附近之地。隋末废。
在今广西钦州市东南。《元和志》 卷38钦州安京县: “钦江水,源出县东北阇博山。” 《寰宇记》卷167钦州保京县: “钦江水出来田山,自内亭县东北,由遵化流入。” 钦江发源于灵山县东北,西南流,经钦州
在今浙江嘉兴市南。《方舆纪要》 卷91嘉兴府: “练浦塘在府南二十五里,与横塘、长水塘相通。相传春秋时吴王练兵处也。”
在今浙江桐庐县城。《方舆纪要》 卷90桐庐县: 桐江驿 “在县城东潢港口,旧临江,名州河驿,后移而北,改今名”。
①在今广西武鸣县西南十五里。《方舆纪要》 卷111武缘县: 帽山在 “县西十五里。山形圆耸”。②在今广西大新县西南。《明一统志》 卷85太平府: 帽山 “在安平州治西北。以形似名”。③古岛屿名。即今印
在今陕西白水县东北。《续汉书·郡国志》左冯翊衙县,刘昭注引《皇览》曰:“有苍颉冢,在利阳亭南,坟高六丈。”在今陕西省白水县东北。东汉属衙县。
元置,属余姚县。在今浙江余姚市青港乡北五里。明洪武二十年 (1387) 迁至今余姚市北新新乡桑家村。清康熙三十九年 (1700) 废。
一名旗山。在今江西宜春市西南。明 《寰宇通志》 卷39袁州府: 坤长山 “在府城西。山自坤方来,连亘甚远,因名”。《清一统志·袁州府》: 坤长山 “在宜春县西南七里”。
①在今北京市昌平县北天寿山。明十三陵之一,位于景陵东南三里阳翠岭。为明世宗朱厚熜之陵。顾炎武《昌平山水记》卷上:永陵“在十八道岭,嘉靖十五年改名为阳翠岭,距长陵东南三里”。其规模小于长陵,但结构精巧为
即今吉林抚松县南松花江上源头道江。清乾隆《钦定盛京通志》卷27:三音额音河,“国语(满语), 三音, 好也, 额音, 流也。(吉林)城南五百二十余里。源出长白山,西北流,复折而东北入混同江”。《清一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