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侯国
即掖侯国。在今山东莱州市。《后汉书·欧阳歙传》: 建武九年 (33),歙 “更封夜侯”。李贤注: “夜,今莱州掖县。”
即掖侯国。在今山东莱州市。《后汉书·欧阳歙传》: 建武九年 (33),歙 “更封夜侯”。李贤注: “夜,今莱州掖县。”
即今四川潼南县西北五里大佛乡(大佛场)下县坝。民国《潼南县志》卷2:“遂宁废县在今县西五里下县坝。此地于晋设郡,于唐改县,于元至元三十一年(按二十九年)废县设巡检司。明又废司置下县铺。清初因之,旋罢。
即今内蒙古科尔沁右翼中旗白音胡硕镇。清初以来为科尔沁右翼中旗驻地。“白音胡硕”系蒙古语,白音意为“美丽富饶”,胡硕意为“山形似犁铧”。
即鬼门关、天门关。在今广西北流市西十五里。《明 一统志》 卷84梧州府: 天门关,“ 《舆地纪胜》 云: 本桂门关,讹称鬼门关。元廉访使月鲁改名魁星关。本朝洪武初改为桂门关,宣德中改天门关”。即“鬼门
即今上海市嘉定区东北唐行镇。清光绪 《嘉定县志》 卷 1: 唐家行在 “县治东北十八里”。
又作梁甫。西汉置,属泰山郡。治所在今山东新泰市西羊祜城。东汉改为梁甫侯国。西晋复为梁父县。隋改属鲁郡。唐贞观元年 (627) 省入博城县。古县名。西汉置,治今山东省泰安市东南。属泰山郡。因境有梁父山,
又作该朱城、讲朱城。西夏置,属卓啰和南军司。在今甘肃永登县南庄浪河畔。即“该朱城”。
在今江西广丰县西南。《清一统志·广信府一》: 封禁山水 “源自上饶界封禁山,东流过浑潭石,合永平溪”。
即今黑龙江省通河县东北大古洞河。源出县北山地,东南流入松花江。《金史·夹谷吾里补传》: “夹谷吾里补,暗土浑河人。” 即此。
南朝梁改北流郡置,属阴石郡。治所即今广西北流市。清光绪《北流县志》卷2:以北流江名之。隋大业初属合浦郡。唐贞观八年(634)为容州治。天宝初为普宁郡治,乾元初复为容州治。元和后属容州。元属容州路。明属
即今湖北武穴市北梅川河。《方舆纪要》 卷76广济县: 梅川 “源出县北横冈山,流入于武山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