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外八庙

外八庙

在今河北承德市避暑山庄外的东面和北面,是溥仁寺、溥善寺、普乐寺、安远庙、普宁寺、须弥福寿之庙、普陀宗乘之庙和殊像寺等寺庙的总称。溥仁寺、溥善寺是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各蒙古王公齐集热河行宫,为庆祝康熙帝六十寿辰而建造的。溥仁寺在武列河之东磬锤峰下,依山傍水,风景秀丽;溥善寺在溥仁寺东北,今已不存。普宁寺在避暑山庄之北,是乾隆二十年(1755)平定厄鲁特蒙古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的叛乱后,在避暑山庄封赏厄鲁特蒙古四部首领时,决定“依西藏三摩耶庙之式”修建的。主体建筑大乘阁内供一尊高22.23米的千手千眼观音雕像,故又称大佛寺。安远庙在避暑山庄东北,建于乾隆二十九年(1764)。因准噶尔部蒙古的达什达瓦部曾参加平定噶尔丹部少数贵族的叛乱,经清廷允许将该部二千一百三十人迁居热河,遂仿照新疆伊宁固尔扎庙形制营建此庙,以“怀柔远人”。普乐寺俗名园亭子,在避暑山庄东北、安远庙之南,是在安远庙建成两年之后,为布鲁特和哈萨克诸部王公前来热河观瞻而营建的。主体建筑旭光阁,是仿照北京天坛的祈年殿设计的,呈伞形圆顶,因此俗称圆亭子。普陀宗乘之庙在避暑山庄正北,是乾隆三十二年(1767)仿西藏布达拉宫的形制建造的,是外八庙中最大的一座庙宇。普陀宗乘是藏语“布达拉”的汉译,故又有“小布达拉宫”之称。殊像寺在避暑山庄之北,东邻普陀宗乘之庙。建于乾隆三十九年(1774),是仿山西五台山殊像寺建造的。五台为文殊师利道场,寺名殊像寺,传为文殊现身之处。该寺既仿五台殊像寺建造,故仍以殊像为寺名。须弥福寿之庙在普陀宗乘之庙以东,是乾隆四十五年(1780)仿日喀则扎什伦布寺而建。“扎什伦布”意为“福寿吉祥”,“须弥”意为“山”,故从藏语意取名“须弥福寿之庙”。


在河北省承德市。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至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陆续在避暑山庄东、北面修建12座巨大寺庙,归北京雍和宫管辖。因其中8庙由朝廷派驻喇嘛,且处于京师之外,习惯上统称这些寺庙为外八庙。专供来承德觐见清帝的蒙、藏等少数民族上层人士观瞻、居住或开展宗教活动。各庙以山庄为中心整齐排列,其中溥善寺、广缘寺、广安寺、罗汉堂已不存,普乐寺、普宁寺、须弥福寿之庙、普陀宗乘之庙、殊像寺和安远庙均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避暑山庄和外八庙风景名胜区主要组成部分,并为世界文化遗产,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猜你喜欢

  • 良山

    ①亦名狼山。在今河北怀安县(柴沟堡镇)南。《方舆纪要》卷18怀安卫:“良山在卫西十五里。旧名狼山。《志》云:魏主珪天赐二年如狼山,至于延水。《志》以为即此狼山也。”明永乐中,车驾驻此, 因改今名。②即

  • 上歇武

    清末由竹节族分出,驻牧地在今青海称多县东南。百户驻歇武寺(今青海称多县东南歇武)。

  • 杂仁宗

    又作匝布朗宗、泽布隆城、古格札什鲁木布则城。即今西藏阿里地区札达县西三十里札布让。清乾隆《卫藏通志》作“杂仁”。

  • 中共中央中原局旧址

    在今河南确山县西竹沟镇。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是中原地区重要的革命根据地。1932年在此成立鄂豫边区工委、特委。1935年合并为鄂豫边区省委。1938年11月—1939年11月为中共中

  • 胶县

    1913年改胶州置,属山东胶东道。治所即今山东胶州市。1925年为胶莱道治。1928年直属山东省。1987年改设胶州市。旧县名。1913年以胶州改置,治今山东省胶州市。后历有废置。1987年撤销,改设

  • 五福县

    1927年置,属云南普洱道。治所在今云南勐海县西三十八里勐遮。民国《云南省民政厅<有关各县更改县名>案卷》:“该县署驻地名五福山,故定名五福县。”1929年直属云南省。1934年改南峤县。

  • 凭 (憑) 祥县

    明永乐二年 (1404) 升凭祥镇置,属思明州。治所即今广西凭祥市。成化十八年(1482) 升为凭祥州。1912年又改凭祥厅为凭祥县,属广西镇南道。1928年直属广西省。1952年并入睦南县 (后改宁

  • 博电县

    五代南汉置,属常乐州。治所在今广西合浦县东北。北宋开宝五年 (972) 废入石康县。古县名。五代南汉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合浦县东北,属常乐州。北宋开宝五年(972年)废入石康县。

  • 四望楼

    在四川万县市南长江滨。唐白居易《寄题杨万州四望楼》诗云:“江上新楼名四望,东西南北水茫茫。”

  • 这齐林噶珊

    亦作这乞林。在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黑龙江下游西侧库鲁河口南岸。清属宁古塔将军。康熙《皇舆全览图》:枯鲁河注入黑龙江处有“这乞林噶山”。后属三姓副都统。光绪《吉林通志》卷17:混同江北岸, 东至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