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基隆市

基隆市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置,属台湾省。治所即今基隆市。以鸡笼为名。


在台湾省本岛最北部,北临东海。面积132.3平方千米。人口39.2万。辖中山、安乐、七堵、暖暖、仁爱、信义、中正7区。市政府驻中正区。基隆古名鸡笼,旧说鸡笼屿(今基隆屿)形似鸡笼而得名。明天启六年(1626年)西班牙殖民者入侵后,曾据和平岛筑城堡。崇祯十五年(1642年)被荷兰殖民者取代。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郑成功收复台湾,初属天兴县,继归天兴州。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属台湾府诸罗县。雍正元年(1723年)属淡水厅。后设基隆厅,属台北府。光绪元年(1875年)设鸡笼厅;九年改为基隆厅,取“基地昌隆”之意。日占后光绪二十三年改属台北县基隆办务署;二十七年设基隆厅。宣统元年(1909年)改支厅,属台北厅。1920年设基隆街,属台北州基隆郡。1924年12月设基隆市,直属台北州。1945年光复后改为省辖市。东、西、南部为丘陵。北为港口,有和平岛、桶盘屿扼门户。港湾水面约3.6平方千米。淡水河主要支流基隆河自市东入境,经暖暖、七堵等地,自西南入台北县。属南亚热带湿润气候。1723年福建漳州人自八里坌(今淡水境)来此经商,为基隆市街发展嚆矢。1860年《天津条约》签订后辟为商埠。1870年清廷准开基隆煤矿。1884—1885年中法战争时,港市曾被占领,清军退至狮球岭固守,1885年5月法军撤走。1887年基隆至台北铁路动工,1891年通车。1889年建成第一座码头。1895年日占后筑港,成为对台湾掠夺及南进侵略基地。基隆港原为台湾首要港口,后因高雄港的发展而为第二大港,并为台湾重要渔业基地。日占时被划为要塞地,今仍为海军基地。有采煤、造船、机械、食品等工业。辟有六堵和大武仑两工业区。主要商业区在内港以南仁爱区。为台湾纵贯铁路、宜兰铁路和南北高速公路的起点。5号、2号省道纵横市境。海洋学院、省水产研究所、省高级海事学校、水产职校等设此。名胜古迹有仙洞、万人堆、中正公园、和平岛千叠敷、蕃字洞、狮球岭古战场及暖暖水源地、灵泉寺等。


猜你喜欢

  • 石桐水

    一名绵水、洪山水。在今山西介休市东。源于绵山,西北流入汾水。《水经·汾水注》:“汾水又南与石桐水合,即绵水也。水出界休县之绵山,北流径石桐寺西,即介子推之祠也。……石桐水又西流注于汾水。”

  • 马边河

    又名新镇河、清溪河。即今四川马边、沐川、犍为等县境之马边河。民国常隆庆《雷马峨屏调查记》:马边河“发源大凉山中,经洼海流出河口,观菩而至马边,即可分段通航。更四十里至黄冈,又一百二十四里至清水溪为犍为

  • 牛川

    古地区名。当在今内蒙古集宁市一带。《魏书·太祖纪》:登国元年(386),“春正月戊申,帝即代王位,郊天建元,大会于牛川”。冬十月,“帝自弩山迁幸牛川”。同书《太宗纪》:泰常元年(416)秋七月,“帝自

  • 即郰。在今山东曲阜市东南四十余里。《史记·孔子世家》: “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 《集解》引孔安国曰: “陬,孔子父叔梁纥所治邑。”

  • 旄牛夷

    西汉三国时西南少数民族之一。在今四川汉源县大渡河南北。《三国志·蜀书·张嶷传》: “汉嘉郡界旄牛夷种类四千余户……嶷厚加赏待,遣还。旄牛由是辄不为患。”

  • 射箭台 (臺)

    在今江苏沛县东南五里。《方舆纪要》 卷29徐州沛县: 射箭台 “明成祖驻师时所筑也”。

  • 七峰山

    ①在今福建上杭县北。《方舆纪要》卷98汀州府上杭县:七峰山“在县城北三里。七峰岌嶪,翠丽可爱。一名七星山,为邑后镇”。②一名七石山。在今河南方城县北三十里。《方舆纪要》卷51方城县:七峰山“上有七峰列

  • 刘解镇

    又名流��。北宋置,属乐寿县。即今河北泊头市西北流��寺村。金属交河县。后废。

  • 二十三路

    北宋神宗初沿袭真宗以来旧制,分境内为十八路。熙宁五年(1072)以后续有分置,至七年共为二十三路,即淮南分为东、西二路,陕西分为永兴军、秦凤二路,京西分为南、北二路,河北分为东、西二路, 京东分为东、

  • 铜零口

    即泠口。在今湖北蕲春县西南蕲州镇东南。《水经·江水注》: “江水又东,得铜零口,江浦也。” 《资治通鉴》: 晋建兴元年 (313),杜弢 “退保泠口”。胡三省注谓泠口应为铜零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