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垫江县

垫江县

①战国秦置,属巴郡。治所即今四川合川市。《后汉书·岑彭传》: 建武十一年 (35),伐公孙述,“ (岑) 彭到江州,以田戎食多,难卒拔,留冯骏守之,自引兵乘利直指垫江”。即此。东汉建安六年 (201) 属巴西郡。三国蜀汉建兴十五年 (237)复属巴郡。南朝宋改为宕渠县。

②南齐永明五年 (487) 改江州县置,为巴郡治。治所在今四川重庆市。北周武成二年 (560) 改为巴县。

③西魏恭帝三年 (556) 置,为容州、容山郡治。治所即今四川垫江县。明郭子章 《郡县释名》 四川:“《州志》 云: 前后距山,溪水夹绕,地势低夷,垫溺不常,是其义也。” 北周改为魏安县。隋开皇十八年(598) 复为垫江县。大业初属宕渠郡。唐武德初属潾州,八年 (625) 属临州,寻属忠州。元至元中废,至正末明玉珍复置。清初属重庆府,雍正十二年(1734) 属忠州。民国初属四川东川道。1928年直属四川省。

④亦名西垫江县。南朝宋侨置,属宁蜀郡。治所在今四川双流县境。梁废。


(1)古县名。(1)秦置,治今重庆合川市。属巴郡。南朝宋改为宕渠县。(2)南朝齐永明五年(487年)改江州县置,治今重庆市。为巴郡治。北周武成二年(560年)改为巴县。(2)今县名。在重庆市北部。面积1518平方千米,与四川省接壤。人口89.6万。辖14镇、11乡。县人民政府驻桂溪镇。境内因河流纵横,地势低夷,河流沉积叠置,取其“重叠”之意,故名垫江。西魏恭帝三年(556年)分临江县置垫江县,治今址,并为容山郡治。北周天和二年(567年)改名魏安县。隋开皇十八年(598年)复名垫江县。唐、北宋时期隶忠州。南宋咸淳元年(1265年)属咸淳府。元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省县入丰都县。元末,明玉珍大夏政权复置,仍属忠州,沿袭至清。1913年属川东道,1914年属东川道,1928年属四川省。1950年属川东行署区大竹专区(1952年改属四川省)。1953年并入涪陵专区(1968年改涪陵地区)。1995年属涪陵市。1997年由重庆直辖市直接管理。地处川东平行岭谷中段。明月山斜贯西北,黄草山绵亘东南,精华山分布东北侧。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农产有稻、小麦、玉米、油菜籽、蚕茧、茶叶。特产“黄沙白柚”,闻名全国。名产棕竹杖、牛角烟具手工艺品闻名遐迩。矿产有天然气、盐卤、煤、铁、石灰石等。工业有天然气开采及脱硫、炭黑、制盐、缫丝、织绸、水泥等企业。渝汉、渝巫、垫丰等公路经此。名胜有宝顶山、白龙洞及烈士陵园。


猜你喜欢

  • 萧垅

    即今台湾省台南县东南大内乡东北头社村。原为高山族平埔人萧垅社。连横 《台湾通史·建国纪》: 南明弘光元年 (1645),“台湾领事集归化土番之长老,设评议会”,其时归化番社中有 “萧垅社”。同书《经营

  • 赖因砦

    北宋置,属犍为县。在今四川马边彝族自治县境。《宋史·蛮夷传四》: 董蛮 “其地北近犍为之沐川、赖困砦。砦扼蛮险,蛮数寇抄。熙宁、绍圣中,朝廷皆为徙赖因监押驻荣丁砦,而以县夷控截”。即此。

  • 建阳县

    ①秦置,属九江郡。治所在今安徽来安县南水口镇东。东汉废。②西晋太康中改建平县置,属建安郡。治所在今福建建阳市东北。《寰宇记》 卷101建州建阳县: “因(武夷) 山之阳为名。” 隋开皇十年 (590)

  • 辽河大口

    即今辽宁辽中县西辽河渡口。《金史·地理志》章义县:“有辽河、东梁河、辽河大口。”即此。

  • 小南海

    ①又名龟亭、龟停山、龟停子、车停子。在今四川重庆市巴南区西南白沙沱镇东长江中。为江中小岛。唐、宋时上有观音庙,故名。民国《巴县志》卷1:“龟亭山……土人呼为小南海。”②在今四川黔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北南

  • 钳川山

    在今四川南坪县西一百四十里。《隋书·地理志》 钳川县: “有钳川山。” 县以山为名。《元和志》 卷22钳川县: “钳川神祠去县西北十里。水、旱人祈请焉。”

  • 铜钟 (鐘) 店

    即今河南正阳县东南四十八里铜钟镇。元、明置巡司于此。

  • 泰和街

    即今云南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西振太乡驻地。原名草皮街。傣语名太和街。“太” 为棉花,“和” 为箐,意即箐边种过棉花。1916年设草辟县佐。1919年改名泰和县佐。

  • 清弋江

    即今安徽南部长江支流青弋江。《明史·地理志》 宣城县: “西有清弋江,西北至芜湖县入江。”

  • 存水

    即今云南宣威市东革香河。汉至南朝称存水。《水经》:“存水出犍为��䣕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