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涛堤
在今广西桂林市城区东南。《新唐书·地理志》 临桂县:“东南有回涛堤,以捍桂水。”《寰宇记》卷162临桂县:“回涛堤在城东南十五步桂江西岸,水自岭南流桂岭,去州二百余里,水势极高,每年三月至五月大水瀑涨,淹浸城池。唐贞元十四年刺史王拱筑,此堤长五百四十步,以捍水势,居民免垫溺之患。”
唐贞元十四年(798年)建,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东南漓江西岸。
在今广西桂林市城区东南。《新唐书·地理志》 临桂县:“东南有回涛堤,以捍桂水。”《寰宇记》卷162临桂县:“回涛堤在城东南十五步桂江西岸,水自岭南流桂岭,去州二百余里,水势极高,每年三月至五月大水瀑涨,淹浸城池。唐贞元十四年刺史王拱筑,此堤长五百四十步,以捍水势,居民免垫溺之患。”
唐贞元十四年(798年)建,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东南漓江西岸。
即今新疆阿克陶县。《清史稿·地理志》英吉沙尔直隶厅:英乙泉水“一径阿克托八栅,为别什干渠,东北至疏勒入沙碛”。1954年于此置阿克陶县。
隋开皇九年 (589) 置,治所在郴县 (今湖南郴州市)。大业初改为桂阳郡。唐武德四年 (621)复为郴州。天宝初又改桂阳郡,乾元初复为郴州。辖境相当今湖南永兴县以南的耒水流域和蓝山、嘉禾、临武、宜章
①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建,即今新疆乌什县。移喀什噶尔参赞大臣驻此。五十二年(1787)参赞大臣还驻喀什噶尔,仍留办事大臣驻此。光绪八年(1882)于此置乌什厅。1913年改置乌什县。②即今北京市
在今江苏南京城西北、中山北路出城处。1921年建,初名海陵门。1931年改称挹江门。
唐开元十三年 (725) 改鄚县置,属莫州。治所在今河北任丘市北三十里鄚州镇。北宋熙宁六年 (1073) 废入任丘县。元祐二年 (1087) 复置,寻又废为镇。金贞祐二年 (1214) 改置为莫亭县。
①西魏大统十二年(546)改化政郡置,属夏州。治所在岩绿县(今陕西靖边县北白城子)。辖境相当今陕西榆林市和横山县西部、内蒙古乌审旗南部地。隋开皇三年(583)废。②隋开皇十八年(598)置,为弘州治。
南齐置,属司州。治所在今湖北广水市东北。后废。
在今江西赣县东北。《寰宇记》 卷108虔州赣县: 龚公山 “在县东北一百八十里。其上奇峰翠前后连延, 萝木泉池左右襟带。 昔有隐士龚毫栖舍于此,因以名焉”。《清一统志·
在今河北涿鹿县西南。《水经·㶟水注》:协阳关水“东北流历笄头山,又北径潘县故城,左会潘泉故渎。……关水又东北流,注于㶟水”。
①即今安徽庐江县东南砖桥乡。清光绪 《庐州府志》 卷3庐江县: 砖桥镇在 “县南六十里”。②即今江苏江都市东北十四里砖桥镇。清光绪《江苏全省舆图》: 江都县东北有砖桥。民国 《江都县续志》 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