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四镇

四镇

①《周礼·春官·大司乐》:“四镇五岳崩”,将四镇与五岳并举。郑玄注曰:“四镇,山之重大者,谓扬州之会稽(在今浙江绍兴市东南)、青州之沂山(在今山东临朐县南)、幽州之医无闾(在今辽宁北镇满族自治县西)、冀州之霍山(在今山西霍州市东)。”

②即河南四镇。《魏书·世祖纪》:神䴥三年(430)七月,“刘义隆将到彦之自清水入河,溯流西行。帝以河南兵少,诏摄四镇”。《资治通鉴》:南朝宋元嘉七年(430)胡注:四镇即金墉(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汉魏洛阳故城西北角)、虎牢(今河南荥阳市西北汜水镇)、滑台(今滑县东旧滑城)、碻磝(今山东茌平县西南古黄河南岸)。

③一名安西四镇。为安西都护府所辖的四个军事重镇。唐贞观二十二年(648)置,属安西都护府。《旧唐书·西戎·龟兹传》:“先是,太宗既破龟兹,移置安西都护府于其国城(今新疆库车县东郊皮朗旧城),以郭孝恪为都护,兼统于阗(今新疆和田市)、疏勒(今新疆喀什市)、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楚河南岸托克马克西南阿克·贝希姆废墟),谓之‘四镇。”’永徽初罢。显庆三年(658)复置。以焉耆镇(今新疆焉耆回族自治县东南四十里城子附近)取代碎叶镇。咸亨元年(670)罢四镇。调露元年(679)复置四镇。不久罢。长寿元年(692)复置,有碎叶镇,而无焉耆镇。开元七年(719)又以焉耆取代碎叶。贞元后废。


(1)《周礼·春官·大司乐》:“凡日月食,四镇五岳崩。”据郑玄注,四镇指一方之镇的大山,即扬州的会稽山(在今浙江)、青州的沂山(在今山东)、幽州的医巫闾山(在今辽宁)、冀州的霍山(在今山西)。(2)北魏河南四镇。《资治通鉴》:宋元嘉七年(430年)到彦之北伐,“魏主以河南四镇兵少,命诸军悉收众北渡”。胡三省注:四镇即金墉(洛阳城西北角)、虎牢(今河南荥阳市西北汜水镇)、滑台(今滑县东旧滑城)、碻磝(今山东茌平县西南古黄河南岸)。(3)即“安西四镇”。


猜你喜欢

  • 中京道

    辽统和二十五年(1007)置,治所在中京大定府(治今内蒙古宁城县西大明镇)。辖境北至今内蒙古赤峰市、东至今辽宁锦州市、西至今河北滦河流域、南至今秦皇岛市及其西北至北京市北境长城一线。金贞元元年(115

  • 白杵营

    在今贵州龙里县东南。《方舆纪要》卷123龙里卫:白杵营“在卫东南。安邦彦犯会城,其党洪边土司宋万据龙里,官军不能进。别将杨愈懋等与贼战于江门白杵营,死之”。

  • 赤崖

    亦曰赤岸。在今陕西留坝县东北。《水经·沔水注》引诸葛亮《与兄瑾书》云:“前赵子龙退军,烧坏赤崖以北阁道缘谷一百余里,其阁梁一头入山腹,其一头立柱于水中。今水大而急,不得安柱,此其穷极,不可强也。”又云

  • 阳明堡

    即今山西代县西南阳明堡镇。同蒲铁路有原阳支线通此。光绪《大清直省地舆全图》:代州西南有阳明堡。1937年10月,八路军曾夜袭阳明堡日本侵略军飞机场。

  • 北相堡

    即今山西运城市西北北相镇。《清一统志·解州》 “霍赵堡”条下:“又北相堡,在(安邑)县西北。”

  • 石骨墟

    在今广东高州市东北平山镇。清光绪《茂名县志》卷2:县治北“六十里石骨墟”。明、清平山巡司驻此。

  • 绛郡

    ①西魏恭帝改南绛郡置,属建州。治所在绛县(今山西绛县南八里东南城村附近)。辖境相当今山西翼城、绛县等地。北周属绛州。隋开皇三年(583) 废。②隋大业三年 (607) 改绛州置,治所在正平县(今山西新

  • 南江州

    南朝陈初置,治所新吴县 (今江西奉新县西)。后废。南朝陈置,治新吴县(今江西奉新县西)。辖境相当今江西省奉新县。寻废。

  • 古如朗木杰谿

    即古浪宗。今西藏朗县西古如朗杰。原西藏地方政府设古如朗木杰谿。1960年并入朗县。

  • 炎方驿

    在今云南曲靖市东北炎方。《清一统志·曲靖府》: 炎方驿 “在宣威州南八十里炎方城内。旧名太忽都堡。明置炎方驿,今设炎松巡司,兼管二驿”。即今云南省沾益县东北炎方。明时又名太忽都堡。清因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