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蜀
宋代益、利、梓、夔四路的合称。《宋史·赵雄传》:“虞允文宣抚四蜀,辟干办公事,入相,荐于朝。”
宋代益、利、梓、夔四路的合称。《宋史·赵雄传》:“虞允文宣抚四蜀,辟干办公事,入相,荐于朝。”
在今广东顺德市西五十里龙潭村。明正统末黄萧养据此称王,名千人聚。
西魏置,属蔡州。治所在瀴源县(今湖北枣阳市南七十里)。隋开皇初废。
西魏废帝元年 (552) 置,属宁州。治所同昌县 (今四川南坪县白水江东岸)。辖境相当今四川南坪县中部地。后废。
①江苏旧苏州府的别称。宋龚明之《中吴纪闻》,即记载苏州的风土、人物。②江苏镇江府的别称。明周祁《名义考》:“润州,中吴也。”镇江府在隋唐时为润州。(1)江苏省旧苏州府的别称。宋龚明之著《中吴纪闻》,即
古名温谷水。即今甘肃通渭县牛谷河。源出县西北山,东南流经甘谷县境入渭河。下游亦名散渡河。《明史·地理志》 通渭县:“北滨渭,西有华川,东流入焉。”
在今河北沧州市北三里。《清一统志·天津府二》:条山“在沧州城北三里。按《旧志》,谓唐阳城所隐,今考城所居中条山在蒲州。此中山在青县,条山在沧州, 二山牵合并称,与彼无涉”。古山名。即今山西省西南部中条
即临振郡。治所在宁远县(今海南省三亚市西北崖城镇)。《新唐书·地理志》 振州延德郡:“本临振郡,又曰宁远郡,天宝元年更名。”
即今山西高平县东南侯家庄。抗日战争时期晋冀鲁豫边区所置陵高县曾徙治于此。集镇名。在山东省桓台县东南部。属果里镇。人口2500。原侯庄镇人民政府驻地。《侯氏世谱》载:“始祖自明洪四年……徙……长山县东鄙
在今黑龙江省东宁县西北。源出太平岭,东南流注于小绥芬河。《清史稿·地理志》 穆棱县:官商路 “东渡细鳞,逾铁路至东宁”。旧中东铁路所经,有细鳞河站 (今细鳞河乡)。集镇名。在吉林省龙井市西北部、细鳞河
即今山东莱州市南夏邱镇。1941年山东革命根据地置掖南县治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