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嘉祥县

嘉祥县

①北宋宣和元年 (1119) 改龙游县置,为嘉州治。治所即今四川乐山市。南宋绍兴元年(1131) 复为龙游县。

②金皇统七年 (1147) 置,属济州。治所在山口镇 (今山东嘉祥县西二十五里酒店)。正隆初县城圮于水,徙治横山之南 (今嘉祥县南六里嘉祥村)。大定十五年 (1175) 又徙于萌山之下,即今山东嘉祥县。明属济宁州。民国初属山东济宁道。1925年属兖济道。1928年直属山东省。


在山东省西南部。属济宁市。面积973.7平方千米。人口78.4万,有回、蒙古、满、藏、朝鲜、瑶、苗等二十多个少数民族。辖7镇、7乡。县人民政府驻嘉祥镇。金皇统七年(1147年)析任城、巨野之地置嘉祥县。大定十五年(1175年)徙今治。《读史方舆纪要》:“相传鲁哀公时获麟处也,县因以名。”元初属山东东西道济宁总管府。至元三年(1266年)属济宁州,十六年属单州,隶济宁路。明洪武四年(1371年)属济宁府,十八年升兖州为府,济宁降为州。清雍正二年(1724年)属济宁直隶州,八年又转属曹州府济宁州,十三年仍归兖州府济宁州。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属济宁州。1914年属济宁道,1925年属兖济道,1928年直属山东省。1945年属冀鲁豫边区三专区,后变为七专区。1949年设平原省,嘉祥属之,隶湖西专区。1953年撤销平原省,嘉祥县归山东省济宁专区。1958年撤销嘉祥县,分别划归济宁市和郓城、巨野、金乡三县。1962年恢复嘉祥县,属山东省济宁专区。1983年济宁升为地级市,嘉祥为济宁市辖县。地处鲁西南平原东缘,南半部多石灰岩、泥灰岩形成的低丘。纸坊镇境内的孟良山海拔243.1米,为县境最高点。主要河流有京杭运河、赵王河、洙水河、洙赵新河和蔡河,皆由北向南、由西向东汇集于南四湖。属南温带半湿润气候。主产小麦、玉米、大豆、稻、谷子等,经济作物有棉花、红麻和花生。特产红皮大蒜、细毛山药、白菊花、鲁西黄牛和嘉祥鲁锦。产苹果、梨、桃和杏。矿产有煤、磷矿石和丰富的石灰石。药材资源有远志、连翘、白薇、香附等。工业有建材、农机、金属制品、纺织、造纸、酿酒、化工、粮油加工等。新兖铁路、105国道经县境南部,327国道东西穿过县境。济董、嘉金、大黄和嘉喻公路,在境内纵横交织。县城南洙水河北岸建有嘉祥港。济宁机场建在县南武翟山下,通有至北京、广州、上海的航班。名胜古迹有武氏墓群石刻、尖山崖墓和曾子庙(又称宗圣曾子庙)、惠济公庙、唐柏冉子祠、焦国故城遗址、曾子墓、曹氏墓群、鲁诸公墓、郗鉴墓、薛仁贵墓。


猜你喜欢

  • 局子街

    即今吉林延吉市。为延吉之土名。清宣统元年(1909),中日间岛协约开为商埠。

  • 威蕃亭

    在今四川北川县西北治城羌族乡西三十里。《方舆胜览》 卷56石泉军: 元丰年间 “石泉夷人犯边,朝廷命孙羲叟帅蜀,召公 (指张上行) 问计,公曰: ‘……今石泉三十里威蕃亭,地名栅底,即唐之威蕃栅,宜先

  • 合川城

    亦称合川守捉城。在今青海化隆回族自治县东南。《新唐书·地理志》 鄯州:“南百八十里有合川守捉城。”

  • 洄水

    指今四川广安县境之渠江。《明史· 地理志》 广安州: “东北有篆江,即巴江,合渠江之下流也。江中有三十六滩,亦名洄水。又北有浓水,南流合于环水,至州南合洄水,并注合州之嘉陵江。” 嘉庆 《四川通志》

  • 战国宋邑,后属楚。在今河南永城县东北六十里芒山镇。《战国策·秦策四》: 楚人黄歇说秦昭王曰,“秦、楚之构而不离,魏氏将出兵而攻留、方与、铚、胡陵、砀、萧、相,故宋必尽”。秦置砀县及砀郡。古邑名。春秋属

  • 南壕堑

    又各南��碾。 即今河北尚义县治南壕堑镇。民国 《张北县志》 卷3: 南壕堑 “在县城西一百四十里。于前清光绪二十六里掘筑壕围”。1944年尚义县迁治于此。

  • 苇桥

    在今新疆焉耆回族自治县西南,或在库尔勒市境。《后汉书·班超传》:永元六年(94),超发龟兹、鄯善等八国兵讨焉耆,兵到尉犁界,“焉耆国有苇桥之险,广乃绝桥,不欲令汉军入国。超更从它道厉度”。清祁韵士《西

  • 浍山

    又名绛高山、浍高山。在今山西翼城县东南。《水经·浍水注》: “浍水东出绛高山,亦曰河南山,又曰浍山。” 《史记·魏世家》 《正义》 引 《括地志》: “浍高山又云浍山,在绛州翼城县东南二十五里,浍水出

  • 马岭县

    ①隋大业元年(605)置,属庆州。治所即今甘肃庆阳县西北马岭镇。《元和志》卷3马岭县:“以县西一里有马领坂, 因名。”三年(608)属宏化郡。十三年(617)废。义宁二年(618)复置,治所移至故治北

  • 广宁右屯卫

    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置,属辽东都司。始治十三山堡(今辽宁凌海市东北石山镇),次年徙治旧闾阳县临海乡(今辽宁凌海市东南右卫满族镇)。清初废。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置,治十三山堡(今辽宁凌海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