喇课营
在今青海湟中县西北。《清一统志·西宁府二》: 喇课营 “在西宁县西北八十里。城周一百八十余丈。本朝雍正十一年筑,设千总”。
在今青海湟中县西北。《清一统志·西宁府二》: 喇课营 “在西宁县西北八十里。城周一百八十余丈。本朝雍正十一年筑,设千总”。
在今四川甘孜县东南。清雍正七年 (1729)置革赍土百户。
亦作溶江、容江。在今贵州榕江县北。《明一统志》 卷88黎平府: 容江 “源出苗地,北入福禄江”。古称揭阳江。在广东省东部。因流经古揭阳市地多榕树,故名。源于陆河县凤凰山,向东流至汕头市郊牛田洋注入南海
商代帝乙、帝辛 (纣) 别都。即今河南淇县。西周为卫国都。春秋属晋。《左传》: 襄公二十三年 (前550),“齐侯伐晋,取朝歌”。战国为魏邑。《史记·魏世家》: 景湣王二年 (前241),“秦拔我朝歌
金大定八年 (1168) 改宣德县置,属大同府。治所在今内蒙古凉城县东北麦胡图乡淤泥滩村古城。元属大同路。明初废。古县名。金大定八年(1168年)改宣德县置,治今内蒙古自治区凉城县东北淤泥滩村。明洪武
明洪武十五年 (1382) 置,属云南都司。治所即今云南楚雄市。清康熙七年 (1668) 废。
古名大斗拔谷。在今甘肃民乐县东南七十里。《明经世文编》 卷405郑洛 《议修通海紧关隘口以弭虏患疏》: “扁都口者,青海之要冲,虏行之孔道,甘镇之咽喉。”
亦作损中、顿中。在今新疆疏勒县或疏附县。《后汉书· 西域传》: 建宁三年 (170),任涉等 “讨疏勒,攻桢中城,四十余日不能下,引去”。
亦作蔑怯思城、灭怯思。在今俄罗斯高加索山北。《元史·吐吐哈传》:太宗时,钦察国“忽都速蛮之子班都察,举族迎降,从征麦怯斯有功”。
在今湖北京山县城南六十里。《舆地纪胜》卷84郢州:子陵山洞“在京山县南六十里。即严子陵隐所也。傍有石室, 名帝星井, 寺曰净安。尝有一星光芒见井中”。《清一统志》误作“陵子山”。
①在今北京市朝阳区南部,距城二十余里。清光绪《通州志》卷2:双桥“在州城西十二里,与大兴县接界。明文征仲诗:‘立马双桥日欲斜’即此”。②在今广东鹤山市西南。清乾隆三年(1738)置巡司于此。(1)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