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密力
即今新疆哈密市。《元史· 巴尔术阿而忒的斤传》: 至元间,火赤哈儿的斤亦都护 “还镇火州,屯于州南哈密力之地”。即此。
又称合迷里、渴密里、感木鲁、感鲁木、哈梅里、可梅里。即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明置哈密卫于此。
即今新疆哈密市。《元史· 巴尔术阿而忒的斤传》: 至元间,火赤哈儿的斤亦都护 “还镇火州,屯于州南哈密力之地”。即此。
又称合迷里、渴密里、感木鲁、感鲁木、哈梅里、可梅里。即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明置哈密卫于此。
①明成化十三年 (1477) 置,属商州。治所在层峰驿 (今陕西商南县西皂角铺)。郭子章 《郡县释名》 陕西卷上: “曰商南者,在商州之南也。” 十七年 (1481) 徙今商南县。民国初属陕西汉中道。
北周保定三年(563)改房陵县置,为光迁郡治。治所即今湖北房县。隋为房陵郡治。唐初为迁州治。贞观十年(636)改为房陵县。古县名。北周武帝时改房陵县置,治今湖北省房县。隋为房陵郡治。唐贞观十年(636
在今山东高青县高城西北五里。《晋书·裴秀传》: 三国魏咸熙初,“秀封济川侯,地方六十里,邑千四百户,以高苑县济川墟为侯国”。
西藏古代族部名。《敦煌吐蕃文书》 载: 悉补野部落始祖聂墀赞普为 “蕃地区六牦牛部首领”。《后汉书·西羌传》 载: “发羌、唐牦等绝远,未尝往来。” 唐牦当为六牦牛部之一,故地在今西藏山南地区雅隆河谷
又作阳苴咩城。简称苴咩城。公元779年南诏异牟寻迁都于此后筑城。即今云南大理市西北旧大理。此后先后为南诏、大理国都。羊,又作阳(《旧唐书·南蛮传》)。又简称苴咩城(《蛮书》)。公元779年南诏异牟寻徙
在今河南荥阳市北牛口峪。《资治通鉴》:唐武德四年(621),李世民大破窦建德军于板渚,“建德中槊,窜匿于牛口渚”,被擒。在今河南省荥阳市西北、古黄河南岸。《资治通鉴》:唐武德四年(621年)窦建德与李
在今广东番禺市西北韦涌村,西与顺德市为界。清同治《番禺县志》卷18:墟市有“韦涌墟”。
①南朝梁大同三年(537)置,治所在龙城县(今广西柳城县南凤山镇南丹村)。《舆地纪胜》卷112柳州引张维《广西郡邑志》云:“八龙见于江,乃即江南置龙州及龙城县。”隋开皇初废。唐武德四年(621)复置。
即协噶尔。今西藏定日县驻地。1971年定日县迁治于此。
从今吉林蛟河市东至奶子山。长10.3公里。为吉敦铁路支线。1928年动工修建,次年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