咄泉
又名玄女泉、珍珠泉。在今安徽凤台县东北十里。《寰宇记》 卷129寿春县: 咄泉 “其泉与地平,一无波浪。若人至其旁,大叫则大涌,小叫则小涌,若咄之涌弥甚,因名咄泉”。
又名玄女泉、珍珠泉。在今安徽凤台县东北十里。《寰宇记》 卷129寿春县: 咄泉 “其泉与地平,一无波浪。若人至其旁,大叫则大涌,小叫则小涌,若咄之涌弥甚,因名咄泉”。
①三国魏分陇右置,因秦邑以为名。后省入雍州。西晋泰始五年 (269) 分雍、凉、梁三州复置,治所在天水郡冀县 (今甘肃甘谷县东)。太康三年(282) 废。七年 (286) 复置,徙治上邽县 (北魏曾改
即今陕西长武县东二十里冉店乡。《清一统志·邠州》:冉店镇“有关城,其地道路四达。深沟巨壑,中道仅容一车。明弘治间,移宜禄镇巡司于此,后又徙于窑店”。
五代梁改高唐县置,治所即今山东高唐县。后唐复改高唐县。古县名。五代梁改高唐县置,治今山东省高唐县。属博州。五代唐复改名高唐县。
明置,在今湖北蒲圻市西。《方舆纪要》卷76蒲圻县: 港口水驿 “在县西六十里”。《清一统志·武昌府二》: 港口巡司 “在蒲圻县西六十里。旧系马驿,本朝乾隆二十七年改设巡司”。
在今云南玉溪市东南。《方舆纪要》 卷115新兴州引 《滇纪》: “自州境出博罗、龙马诸山,道宁州入蒙自县界。”
在今广东信宜县北。《方舆纪要》 卷104信宜县: 浦头山寨 “在县北,瑶寨也。《志》云: 县北境瑶山接广西岑溪县、郁林州界,凡四十一”。
在今河南襄城县东北。《方舆纪要》卷47襄城县:论城“魏武行营也。中有论事台”。
①在今江西宜丰县北。《方舆纪要》卷84瑞州府新昌县:吉祥山“在县北五十里。一名瑞云山。山高耸,中有聪明泉”。相传唐悟本禅师居此。②在今湖北大冶市东。《舆地纪胜》卷33兴国军:吉祥山“在大冶县东。《武昌
又名官河、漕河。隋大业元年(605)在邗沟的基础上重加开凿。故道自今江苏扬州市南引江水北过高邮市、宝应县,至淮安市北入淮河。大致循今里下河一线。元、明以来为我国南北大运河的中段。隋大业元年(605年)
在今越南中部归仁、芽庄之间,是古代中西交通沿海航线要地。《新唐书·地理志》 广州通海夷道:“(占不劳山)又南二日行至陵山。又一日行,至门毒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