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伦池
即今内蒙古呼伦贝尔盟之呼伦湖。《清一统志·黑龙江》: 呼伦池 “在呼伦布雨尔西二百五十余里”。西清 《黑龙江外纪》 卷1: 呼伦池 “池方数百里,产五色盐,可煮可食”。民国 《黑龙江志稿》卷4 《地理志· 山川》 胪滨县: 呼伦湖 “旧作枯伦湖,《唐书》 作俱轮泊,《元秘史》 作阔连海子,《元史》 作呼图泽,明谓阔滦海子,……在城西北二百九十余里,为诸河潴水之区,椭圆形,面积广阔,在唐时为最大,今缩小,自西南而东北长约二百余里,东西广百余里,周可五六百里”。
即今内蒙古呼伦贝尔盟之呼伦湖。《清一统志·黑龙江》: 呼伦池 “在呼伦布雨尔西二百五十余里”。西清 《黑龙江外纪》 卷1: 呼伦池 “池方数百里,产五色盐,可煮可食”。民国 《黑龙江志稿》卷4 《地理志· 山川》 胪滨县: 呼伦湖 “旧作枯伦湖,《唐书》 作俱轮泊,《元秘史》 作阔连海子,《元史》 作呼图泽,明谓阔滦海子,……在城西北二百九十余里,为诸河潴水之区,椭圆形,面积广阔,在唐时为最大,今缩小,自西南而东北长约二百余里,东西广百余里,周可五六百里”。
南朝梁置,治平兴郡(在今四川青川县东北沙州镇)。后改为沙州。南朝梁置,治白水县(今四川青川县东北白水)。辖境相当今四川省广元、江油、青川等市县部分地区。后废。
元置,治所在奴儿干城(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黑龙江下游右岸特林地方)。明《辽东志》卷9:“奴儿干都司,先名远三万卫,前代无所考,元为东征元帅府。”辖境约当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黑龙江口一带及萨
即今辽宁沈阳市南大沟乡。清光绪《奉天全省地舆图说图志》承德县图:南有大沟。在广东省阳东县南部。面积116平方千米。人口4.3万。镇人民政府驻大沟圩,人口2700。因镇区西南有条深长的大河沟,故名。明、
在今上海市宝山区东北吴淞口,东临长江口,为长江第一重门户。清时于此设炮台,故名。
在今湖北荆沙市荆州区 (故江陵县) 北二十里。《水经·沔水注》: 柞溪水 “出江陵县北,盖诸池散流,咸所会合,积以成川。东流径鲁宗之垒南,当驿路,水上有大桥,隆安三年,桓玄袭殷仲堪于江陵,仲堪北奔,缢
西魏恭帝 三年(556) 改难江县置,为北水郡治。治所在今四川南江县南八庙场。《寰宇记》卷139清化县: 废盘道县 “因龙腹山道路盘曲为名”。隋属清化郡。唐武德初属巴州。贞观十一年 (637)其治所东
清置,属越嶲营。在今四川越西县东北越西河东岸河东乡。设把总驻守。
北魏置,属睢州。治所在临潼城 (今安徽灵璧县东北七十里潼郡村)。辖境相当今安徽灵璧、泗县等地。东魏武定六年 (548) 复置,北齐改为潼郡。东魏武定六年(548年)置,治临潼城(今安徽灵璧县东北)。辖
一作沈湖。即今江苏吴县东南三十五里澄湖。《宋史·河渠志七》:秀州西北有“陈湖, 自大姚港、朱里浦入于吴淞江”。《方舆纪要》卷24苏州府长洲县:陈湖,“嘉靖三十二年,倭寇自昆山逸入境,将趋吴江,官兵败之
唐武德三年 (620) 置,治所在永宁县 (今河南洛宁县)。八年 (625) 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