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吴郡

吴郡

①西汉初以会稽郡治所在吴县,故亦称吴郡。《汉书·高帝纪》:六年(前201),“以故东阳郡、鄣郡、吴都五十三县立刘贾为荆州王”。一说楚汉之际分会稽郡置,汉武帝后废。《汉书·灌婴传》:“度江,破吴郡长吴下,得吴守,遂定吴、豫章、会稽郡。”

②东汉永建四年(129)分会稽郡置,治所在吴县(今江苏苏州市)。辖境相当今江苏省、上海市长江以南,大茅山以东,浙江长兴、吴兴、天目山以东,与建德市以下的钱塘江两岸。三国以后逐渐缩小。南朝梁太清三年(549)改为吴州。大宝元年(550)复为吴郡。陈祯明元年(587)改置吴州,隋开皇九年(589)移治今苏州市西南横山东五里,改为苏州。大业初复为吴州,寻复为吴郡。唐武德四年(621)改为苏州,七年(624)还治今苏州市。唐天宝元年(742)又改为吴郡。乾元元年(758)复改苏州。


(1)汉初以会稽郡治所在吴县,故亦称吴郡。《汉书·高帝纪》:高祖六年(前201年),“以故东阳郡、鄣郡、吴郡五十三县,立刘贾为荆王”。一说楚汉之际分会稽郡置,汉武帝后废。《史记·灌婴列传》:“度江,破吴郡长吴下,得吴守,遂定吴、豫章、会稽郡。”(2)东汉永建四年(129年)置,治吴县(今江苏苏州市)。属扬州。辖境相当今江苏省长江以南,大茅山以东,上海市,浙江省长兴县、湖州市、天目山以东,与建德市以下的钱塘江两岸;三国吴后逐渐缩小。南朝梁太清三年(549年)改为吴州,大宝初复为吴郡。隋开皇九年(589年)废。大业及唐天宝、至德时,又曾改苏州为吴郡。


猜你喜欢

  • 左担道

    古道路名。又名阴平道。为甘肃入蜀的重要交通道路。自今甘肃文县东南行, 至四川平武县东。因山径险窄, 自北而南,担在左肩不得易右肩,故名。东晋常璩《华阳国志·汉中志》:“自景谷有步道径江油,左担出涪,邓

  • 大佛寺

    ①即大慧寺。在今北京市西直门外魏公村。②又名定明院、南禅寺。唐建,在今四川潼南县西五里定明山大佛岩。《舆地纪胜》卷155遂宁府:定明院“在青石县三里。唐咸通中建。前依岩石,大像高八十尺。下临江流。僧德

  • 高山市

    即今福建福清市东南五十里高山镇。洪宪元年 (1916) 《最新大中华帝国道县形势全图》: 福清县东南有高山市。

  • 东岸镇

    ①北宋置,属上蔡县。即今河南上蔡县东北六十里东岸乡。②即今安徽宁国县西南东岸乡。明嘉靖《宁国县志》卷2:东岸市在“县西五十里”。清道光《安徽通志》卷27宁国县:东岸镇在“县西五十里”。在广东省高州市北

  • 金城津

    北周武帝置,在今甘肃兰州市西北黄河北岩。隋开皇十八年 (598) 改为金城关。北周置,在今甘肃省兰州市西北黄河北岸。隋开皇十八年(598年)改置金城关。

  • 玄岳

    即恒山。在今山西浑源县东南七里。《水经·㶟水注》:崞县“南面玄岳,右背崞山”。

  • 舶兰礁

    在南海中中国南沙群岛内,位于敦谦沙洲东北5.4海里,在郑和群礁的北端。中国渔民向称高佛。1935年公布名称为彼得来礁。1947年改名舶兰礁。

  • 绰那苏尔马拉山

    在今青海河南蒙古族自治县东南。《清一统志 ·青海厄鲁特》: 绰那苏尔马拉山“其山高大,多野兽,亦西倾山之支山也”。

  • 梧州市

    1927年析苍梧县城区及近郊置,属广西省。治所即今广西梧州市。1932年废入苍梧县。1949年11月复置梧州市。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东部,浔江、桂江与西江汇合处,东邻广东省。北回归线横穿市区。面积1.2万

  • 雅尔城

    在今哈萨克斯坦东北部乌尔贾尔。清乾隆二十八年 (1763) 建肇丰城于此,俗称雅尔,为塔尔巴哈台参赞大臣驻地。三十一年 (1766) 参赞大臣移驻绥靖城 (今新疆塔城市),改设协领驻守。咸丰二年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