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翁湖
一作吴公湖。即今江苏兴化市北蜈蚣湖。《舆地纪胜》卷43高邮军:吴公湖“在兴化县。《旧经》云,昔有吴尚隐居湖侧”。《清一统志·扬州府一》:吴翁湖“在兴化县北二十三里。西接海陵溪,东流为海沟河,至白驹场入运盐河。相传以吴尚隐此而名”。
一作吴公湖。即今江苏兴化市北蜈蚣湖。《舆地纪胜》卷43高邮军:吴公湖“在兴化县。《旧经》云,昔有吴尚隐居湖侧”。《清一统志·扬州府一》:吴翁湖“在兴化县北二十三里。西接海陵溪,东流为海沟河,至白驹场入运盐河。相传以吴尚隐此而名”。
唐置,属嘉州。即今四川峨眉山市。
即今河北隆化县北七十五里唐三营镇。《清一统志·承德府三》: 唐三营 “在府北一百九十里。有守备驻防,围场总管驻此”。清宣统二年于此置隆化县。1915年隆化县移治黄姑屯。
在今海南省琼山市东北。《清一统志·琼州府一》 “双泉” 条: “一即金粟泉,又名浮粟井,在 (琼山) 县东北里许。”
北宋置,属邻水县。在今四川邻水县北二十里。
在今四川广元市北十里嘉陵江东岸。明曹学佺《蜀中名胜记》卷24广元县:“本志:北十里千佛岩,即古龙门阁,先是悬岩架木,作栈而行,后凿石为千佛像,成通衢矣。”摩岩造像始于南北朝,迄于清,以唐为主。从南至北
十六国之一。公元319年,羯族石勒称赵王。公元329年灭前赵,第二年称帝,国号赵,史称后赵。都襄国(今河北邢台市)。公元335年,石季龙(石虎)迁都邺(今河北临漳县西南邺镇)。兴盛时有今河北、山西、河
即今新疆巩留县。清祁韵士 《西陲要略》 卷3: 厄鲁特营屯田 “曰特古斯塔柳”。
在今台湾省台南县南。清康熙间蒋毓英《台湾府志》卷2:大武笼山“在马鞍山西北。尤高耸”。乾隆间范咸《重修台湾府志》作“大武垅山”。山下有大武垅社,山因社名。
明洪武六年 (1373) 置,即今贵州桐梓县北新站镇。万历二十九年 (1601) 改置桐梓县。
在今河北徐水县东北十里。《方舆纪要》卷12安肃县: 柳湾,“ 《志》 云: 宋与契丹分界二十里,即此。俗名芦草湾,今堙”。村名。在青海省乐都县东部、湟水北岸。属高庙镇。人口 1130。产春小麦,兼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