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望山
在今湖南江华瑶族自治县南五十里。《舆地纪胜》卷58引《湘中记》曰:“山本名秦山,其水呜咽如秦川陇水。孙权未建号初,山忽声如雷,因开洞穴,石有文彩,孙权以为瑞。天宝六年敕改为吴望山。山下有岩,名秦岩,长二百九十一丈。从岩口入,用火而行,至一处如毬场平正,穴有透明。”《方舆纪要》卷81江华县:吴望山“或曰秦人尝于此避乱,旧名秦山”。
在今湖南江华瑶族自治县南五十里。《舆地纪胜》卷58引《湘中记》曰:“山本名秦山,其水呜咽如秦川陇水。孙权未建号初,山忽声如雷,因开洞穴,石有文彩,孙权以为瑞。天宝六年敕改为吴望山。山下有岩,名秦岩,长二百九十一丈。从岩口入,用火而行,至一处如毬场平正,穴有透明。”《方舆纪要》卷81江华县:吴望山“或曰秦人尝于此避乱,旧名秦山”。
①亦名丸山,又作凡山。即今山东临朐县东北纪山。《水经·巨洋水注》:朱虚“城东北二十里有丹山,世谓之凡山”。《方舆纪要》卷35临朐县“丹山”条引《大事记》:“轩辕征不道,东至海,登丸山,或讹为凡山,俗谓
一作翰栋店。即今河南正阳县东北寒冻镇。民国 《重修正阳县志》 卷1: “寒冻店,城东北六十里。有集。”
春秋邾地,战国属魏。在今山东费县西南。《左传》: 僖公元年 (前659),“公败邾师于偃,虚丘之戍将归者也”。《史记· 秦始皇本纪》: 五年 (前242),将军蒙骜攻魏,“定酸枣、燕、虚”等。古邑名。
即剑门关。在今四川剑阁县东北。《宋史·王全斌传》: 乾德中,自来苏砦 “出剑关二十里,至清强店,与大路合”。
在今湖北罗田县西北。《明史·地理志》罗田县:“西北有平湖水。南有官渡河,亦名县前河,平湖水流入焉,下流合黄冈县之巴河。”
在今台湾省花莲县南。源出中央山脉东坡,东北流先后有马太鞍溪、万里溪、智亚汉溪、木瓜溪汇入,至花莲县南东入太平洋。《清史稿·地理志》 台东州:“花莲港二源,并出州西北,合数小水,经太平厂南入于海。”
西汉置。高帝八年(前199)封张说为侯国,后为县,属北海郡。治所在今山东安丘市西南十二里。东汉建武五年(29)封张步为侯国,后为县,属北海国。西晋属东莞郡,惠帝时于此置平昌郡。北魏属平昌郡。北齐天保七
在今广西阳朔县东。《方舆纪要》卷107阳朔县:东石渠,“《志》云:在县东狮子山下。两岩天成,深丈余”。
即今上海市普陀区西北部真如镇。《方舆纪要》 卷24苏州府嘉定县 “月浦镇” 条: “真如镇,以佛寺名。”在上海市普陀区西北部。面积4.3平方千米。人口10.1万。镇人民政府驻南大街。以真如寺得名。《读
①古沙水 (蒗荡渠) 支津。在今河南郸城县境。《水经· 渠水注》: “沙水又东,积而为陂,谓之阳都陂。明水注之,水上承沙水支津,东出径汝南郡之宜禄县故城北。明水又东北流注于陂。” 故道自今河南淮阳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