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憾山
在今浙江德清县东二十四里。《方舆纪要》卷91德清县“奉国城”条:“县治西南一里吴憾山,亦曰城山。《城冢记》:昔吴王夫差憾越王伤其父,进军伐之,筑垒于此。”故名。
古山名。在今浙江省德清县南。吴王夫差憾勾践伤其父足,率兵伐越,筑垒于此,故名。唐李光弼偏将辛孜筑城于此,号将军城。五代吴越又筑城于此,号奉国城。
在今浙江德清县东二十四里。《方舆纪要》卷91德清县“奉国城”条:“县治西南一里吴憾山,亦曰城山。《城冢记》:昔吴王夫差憾越王伤其父,进军伐之,筑垒于此。”故名。
古山名。在今浙江省德清县南。吴王夫差憾勾践伤其父足,率兵伐越,筑垒于此,故名。唐李光弼偏将辛孜筑城于此,号将军城。五代吴越又筑城于此,号奉国城。
当在今辽宁朝阳市境。《资治通鉴》: 唐开元十八年 (730),契丹 “可突干寇平卢,先锋使张掖乌承玼破之于捺禄山”。胡三省注: “开元初,置平卢军于营州。”营州今辽宁朝阳市。
即今陕西丹凤县东南十里资峪岭。《左传》: 哀公四年 (前491),楚军临上雒,“左师军于菟和,右师军于仓野”。杜注: “菟和山,在上雒东也。” 《清一统志 ·商州》 “菟和山” 条引 《州志》:“亦名
唐武德五年(622)分南宾、安京二县地置,属钦州。治所在今广西邕宁县西南苏圩镇。《元和志》卷38如和县:“因县西南四十里如和山为名。”景云二年(711)属邕州。北宋景祐二年(1035)废。古县名。唐武
即今广东揭西县东棉湖镇。原属揭阳县,明置巡司于此。清时有县丞驻此。即今广东省揭西县东棉湖镇。明洪武三年(1370年)于此置湖口巡检司。清嘉庆十二年(1807年)以揭阳县县丞驻此。
即六朝建康宫城之正南门宣阳门,故址在今江苏南京市。《南史·明帝纪》:“宣阳门谓之白门,上以白门不祥,讳之。”《南齐书·王俭传》:“宋世外六门设竹篱,是年初,有发白虎樽者,言‘白门三重门,竹篱穿不完。’
明洪武四年(1371)改龙潭长官司置,属施州卫。治所在今湖北咸丰县北二十里龙潭司乡。二十三年(1390)废。永乐五年(1407)复置,属施州卫。后改属散毛宣抚司。清初改为龙潭土司。明洪武四年(1371
即今湖北枣阳市北五十里湖河乡。清有守备驻防。
①在今河北景县西南。晋代为清河津渡处。《资治通鉴》:东晋太元十年(385),后燕慕容垂遣慕容德攻勃海,“慕容麟、慕容隆自信都徇勃海、清河。麟击勃海太守封懿,执之,因屯历口”。《水经·清水注》:“清河又
元大德中升龙州置,属广西两江道宣慰司。治所即今广西龙州县。辖境相当今广西龙州县地。明洪武二年(1369)复为龙州。
又称八路军驻陕办事处旧址。在今陕西西安市北新街七贤庄。建于1936年。包括七贤庄第一、三、四、七号院。一号院是主要办公地点,三、四号院是办公处下属各部门和工作人员住室,七号院为招待所。1936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