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吴山

吴山

①亦名虞山、吴坂、虞坂、盐坂。中条山支脉。在今山西平陆县东北,跨夏县、平陆界。《续汉书·郡国志》:河东郡大阳县有吴山。

②即首阳山。又名雷首山、历山。在今山西永济市西南蒲州镇南。《史记·五帝本纪》:“舜耕历山。”《正义》引《括地志》:“蒲州河东县雷首山,一名中条山,亦名历山,……亦名吴山。此山西起雷首,东至吴坂,凡十一名,随州县分之。”

③在今江苏吴县西南。民国《吴县志》卷19:“吴山为横山南出之支,在石湖滨。吴越广陵王子奉建吴山院于此,故名。”

④在今江苏赣榆县西北,夹谷山北。《清一统志·海州》:吴山“峰峦独秀,时有云气,左胁壁立千仞”。

⑤在今浙江长兴县南吴山乡东。《清一统志·湖州府一》:吴山“在长兴县东南四十三里。周二十里。梁吴均卜宅于此,唐吴筠复居之,因名”。

⑥一名胥山。在今浙江杭州市旧城区西南城隍山。相传因山上有伍子胥庙,故名胥山。五代时,山上建城隍庙,故名城隍山。《寰宇记》卷93杭州钱塘县:“吴山泉在吴山北。”宋《淳祐临安志》卷8山川:吴山,“《祥符图经》云:在城中钱塘县旧治南六里”。宋吴自牧《梦粱录》卷11:吴山“又曰胥山”。南宋初,金兀术敛兵于吴山,完颜亮欲立马吴山第一峰,均此。

⑦一名东山。即今福建浦城县东吴山。《寰宇记》卷101建州浦城县:吴山“在县东五里。《记》云,山四面秀异, 人居其侧,多吴姓。汉兴有吴氏六千户,列屯大泽,即此之民也”。

⑧即岍山、汧山。亦名岳山、吴岳山。在今陕西陇县西南。《汉书·地理志》:“汧县吴山,古文以为汧山。”《水经·渭水注》:汧水“东会一水,水发南山西侧,俗以此山为吴山,三峰霞举,叠秀云天,崩峦倾返,山顶相捍,望之,恒有落势”。


(1)古山名。(1)又称虞坂、盐坂。在今山西省平陆县北。自上及下,七山相重,为中条山重要通道之一。《续汉书·郡国志》:“大阳县有吴山,上有虞城。”即此。(2)又称东山。在今福建省浦城县东。《太平寰宇记》建州浦城县:吴山“在县东五里。记云山四面秀异,人居其侧,多吴姓。汉兴,有吴氏六千户,别屯大泽,即此之民也”。(2)今山名。(1)又称胥山。在浙江省杭州市西湖东南面。海拔约百米,绵延数里,由紫阳、云居、七宝、峨眉等山连接而成。一说因春秋时为吴国南界得名。或云因伍子胥得名。金主亮有“立马吴山第一峰”语。山上有南宋绍兴九年(1139年)从凤凰山迁此的城隍庙,故亦称城隍山。东南端紫阳山瑞石古洞下侧有北宋时苏轼《宝成院赏牡丹诗》摩崖石刻和米芾手书“第一山”三字,山西端石壁上有“吴山第一峰”五个大字,相传为南宋朱熹手迹。(2)又称岳山、吴岳,古称汧山、岍山、西镇山。在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西北,北延至陇县。有镇西、大贤、灵应、望辇、会仙等峰,突兀参天,有“五峰挺秀”之誉。最高点海拔 2069 米。山上有雷神洞、真人洞、餐霞洞、凤凰石诸胜。为中国古代“五岳四镇”之西镇。东麓有古建筑群,以始建于隋开皇十六年(596年)的吴岳庙年代最早。有历代诗文碑刻近百通,俗称小碑林。古建筑大都已毁。


猜你喜欢

  • 水藤堡

    在今广东顺德市西北水藤村。明万历《广东通志》卷16:顺德县有“水藤墟”。

  • 花家桥镇

    即今江苏昆山市东南三十里花桥镇。民国《江苏六十一县志》:昆山县东南有“花桥镇”。其西南赵家桥上有1862年刻“太平天国”四字。

  • 木仁镇

    金置,属东阿县。当在今山东东阿县境。古镇名。金置,确地不详,当在今山东省东阿县境。《金史·地理志》:东平府东阿县有木仁镇,即此。

  • 慨口城

    即昌邑城。在今江西新建县东北一百二十里昌邑东游塘。《续汉书 ·郡国志》 刘昭注: 海昏侯国 “在昌邑城。《豫章记》 曰: 城东十三里,县列江边,名慨口,出豫章大江之口也。昌邑王每乘流东望,辄愤慨而还,

  • 北宋时对西藏前藏地区的汉译称。吐蕃王朝(约629—842) 沿臧河 (今雅鲁藏布江) 南北两岸置乌如 (中央翼)、要如 (左翼)、叶如 (右翼)、如拉(分支翼) 等军政区域。吐蕃王朝灭亡后,原建置废,

  • 皇庄镇

    即今河北三河市南二十里皇庄镇。清同治《畿辅通志》 卷46三河县图: 南有皇庄镇。在河北省三河市东南部。面积65.4平方千米。人口4.4万。镇人民政府驻皇庄,人口3480。包括后曹庄、西小街、黄庄、德圣

  • 化城山

    在今四川巴中市南三里。《寰宇记》卷139化城县:“以县南三里化城山为名。”

  • 黄飘

    即今贵州黄平县东南黄飘乡。清同治八年(1869),张秀眉领导的苗族起义军在此设伏,经过五昼夜激战,清军一万八千余名全部被歼。史称 “黄飘大捷”。

  • 安定塘

    在今广西扶绥县西左江南岸。明《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三》:那勒放舟南行,“过安定堡,北山既尽,南山复出”。

  • 邮亭墟

    一名小东陆市。即今湖南永州市东北二十里邮亭圩镇。清光绪《湖南通志》卷1零陵县图:县东北有邮亭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