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吴县

吴县

春秋时吴国都城。秦置县,为会稽郡治。治所即今江苏苏州市。东汉为吴郡治。南朝梁太清二年(549)为吴州治。隋开皇九年(589)徙治今苏州西南横山东五里,为苏州治。大业初复为吴州治,不久改为吴郡治。唐武德四年(621)复为苏州治,七年(624)还治今苏州市。天宝元年(742)复改吴郡,乾元元年(758)仍为苏州。宋为平江府治。元为平江路治。明为苏州府治。民国初为江苏苏常道治。1927年直属江苏省。


古旧县名。秦置县于春秋吴国故都。治今江苏省苏州市旧城区(惟隋代曾移治市西南横山下,唐还旧治)。秦与西汉为会稽郡治。东汉永建以后、三国吴、晋、南朝为吴郡治,梁、陈又为吴州治。隋、唐、五代、宋初为苏州(隋大业、唐天宝为吴郡)治。宋政和以后为平江府治,元为平江路治,明、清为苏州府治。两汉、三国吴时辖有今苏州市、吴江市、常熟市地。西晋割出今常熟市地置海虞县。武周万岁通天元年(696年)分县境东北部置长洲县,与吴县同治苏州城内。五代时吴越又割出今吴江市地置吴江县。清雍正二年(1724年)分长洲县南部置元和县,吴县、长洲、元和三县同治苏州府郭下,吴县辖有今苏州市区及西南部分,东起鲇鱼口,北起马山、东渚、华山,西南包有太湖中洞庭东、西山及附近诸小岛。乾隆元年(1736年)分出洞庭东西山置太湖厅,治东山镇,光绪三十年(1904年)又分太湖厅洞庭西山置靖湖厅,1912年并吴县、长洲、元和三县和太湖、靖湖二厅为吴县一县。1995年撤县,改设吴县市。


猜你喜欢

  • 会稽山

    ①在今浙江绍兴市南。《周礼·职方氏》:“东南曰扬州,其山镇曰会稽”。《山海经·南山经》:“会稽之山,四方,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砆石。”《史记·夏本纪》:“禹会诸侯江南,计功而崩,因葬焉,命曰会稽。会稽者

  • 少习

    山名。在今陕西丹凤县东南。其下即武关。《左传》:哀公四年(前491),楚人谋北方,使谓阴地之命大夫士蔑曰:“将通于少习以听命。”杜注:“少习,商县武关也。”

  • 大理县

    1913年废大理府,改附部太和县置,以府名为县名,后属云南腾越道。治所在今云南大理市北二十六里大理古城。1929年直属云南省。1983年撤销,并入大理市。旧县名。1913年改太和县置,治大理城(今云南

  • 石室城

    在今越南北部河山平省石室县。《明史·安南传》:宣德元年(1426),王通等讨黎利,“(通)亦分兵三道出击。马瑛败贼清威,至石室与通会,俱至应平宁桥”。

  • 曲里场

    在今山东即墨市。《金史·地理志》:即墨有曲里盐场。

  • 米峒

    ①在今湖北长阳县西南。《续通鉴》:元泰定三年(1326),“米峒蛮田先什用等结十二峒蛮寇长阳县,湖广行省遣九姓长官彭忽都不花招之”,即此。②即朱峒。今广西鹿寨县北中渡镇。《明史·地理志》 洛容县作“朱

  • 航慈溪

    东阳江支流。在今浙江义乌市西南。《方舆纪要》 卷93金华府: 航慈溪 “在府东四十里,其上源即义乌县界小双溪也,西南流,入于东溪”。

  • 永安札萨克旗

    即土尔扈特南中旗。旗府驻地在今青海兴海县西南,后迁今青海海晏县西北。

  • 渤海都督府

    亦即忽汗州都督府。唐置,治所在忽汗州 (今吉林敦化市)。《新唐书·渤海传》: “睿宗先天中,遣使拜 (大) 祚荣为左骁卫大将军、渤海郡王,以所统为忽汗州,领忽汗州都督,自是始去靺鞨号,专称渤海。”即“

  • 萍乡县

    三国吴宝鼎二年 (267) 析宜春县置,属安成郡。治所在今江西萍乡市东四十里芦溪镇西南古岗。《元和志》 卷28: 萍乡县 “以地多生萍草,因以为名”。隋属宜春郡,徙治今萍乡市。唐属袁州。元元贞元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