叠石山
①在今广西忻城县北。《明一统志》 卷84庆远府: 叠石山 “在忻城县北六十里。岩石重叠,因名”。
②在今浙江衢县南。《方舆纪要》 卷93衢州府西安县: 叠石山 “在府南四十里,以层岩累叠而名”。
③在今湖南芷江侗族自治县东南二里。《舆地纪胜》 卷71沅州: 叠石山 “其上有石峰,如浮图状,故名”。《方舆纪要》 卷82沅州 “双髻山” 条下: 叠石山 “山下有滩,名叠石滩”。
①在今广西忻城县北。《明一统志》 卷84庆远府: 叠石山 “在忻城县北六十里。岩石重叠,因名”。
②在今浙江衢县南。《方舆纪要》 卷93衢州府西安县: 叠石山 “在府南四十里,以层岩累叠而名”。
③在今湖南芷江侗族自治县东南二里。《舆地纪胜》 卷71沅州: 叠石山 “其上有石峰,如浮图状,故名”。《方舆纪要》 卷82沅州 “双髻山” 条下: 叠石山 “山下有滩,名叠石滩”。
即今安徽颍上县西北十八里铺乡。清乾隆年间置驿。
在今安徽砀山县东南四十五里。《方舆纪要》卷29砀山县:龙扒沟“明嘉靖三十八年淤,创开一派,由城东南二十五里冲三龙口。又二十里至西镇淀”。
春秋周邑。在今河南偃师市东北。《左传》: 昭公二十二年 (前520),周景王 “崩于荣锜氏”。杜注: “河南巩县西有荣锜涧。”古邑名。春秋周地。在今河南省偃师市东北。《左传》昭公二十二年(前520年)
在今云南永平县东北百里。《方舆纪要》卷118永平县: 胜备江“出罗武山,引流而东南,合九渡、双桥二河,至蒙化府合样备江”。
即今湖北通城县东南三十四里麦市镇。清光绪《湖北全省分图》:通城县东南有麦市。
在今湖南安化县东资江中。《清一统志·长沙府一》“印文石”条:印心石“两岸岩峙如门,此石四面独方,浮出于石门潭内,俨如一印”。道光十六年(1836), 邑人陶澍摹宣宗御书“印心石室”四字于资江南岸之西崖
在今江西黎川县东南。《方舆纪要》卷86建昌府新城县“飞猿岭”条下:极高岭“在县东南三十里。亦峻险,路通邵武县”。旧有巡检驻此。
①五代方镇名。后汉改晋昌军置,治所在京兆府(今陕西西安市)。金废。②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置,治所在永兴县(今湖北阳新县)。三年(978)改名兴国军。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置,治永兴县(今湖
又作普藤。即今云南景洪市东北一百二十四里普文镇。版纳勐岭、勐旺为明代车里宣慰司所辖十二版纳之一。
明置,在今广西灵山县东北。《方舆纪要》卷104灵山县: 洪崖堡 “在县北三十里”。清改为洪崖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