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叠彩山

叠彩山

又名桂山、北山、越王山、四望山、风洞山。即今广西桂林市区东北漓江西岸叠彩山。唐元晦《叠彩山记》 云: “山之石纹横布,彩翠相同,若叠彩然,故以为名。” 明崇祯十年 (1637) 徐霞客游此,《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一》 谓: 叠彩山 “山踞省城东北隅,山门当两峰间,乱石层叠错立,如浪痕腾涌,花萼攒簇,令人目眩,所谓叠彩也”。今山上多唐、宋石刻。


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区偏北,为市内风景荟萃之地。相传山多桂树,又称桂山。又因山上有特异的风洞,也叫风洞山。包括四望山、于越山和仙鹤、明月两峰。山层横断,如重重相叠的彩缎,故名。为唐代桂管观察使、诗人元晦开拓。山麓建圣寿寺、流杯亭,山上筑越亭、齐云亭、销忧亭、景风阁、茅斋等,建筑均已无存。建国后进行修整,修建于越阁、叠彩楼、仰止堂、一拳亭、叠彩亭、望江亭、拿云亭等,重新栽植桂树。山南麓有登山古道,登于越阁瞭望漓江景色,历历在目。风洞是叠彩山最奇特之处,南北对穿,仅能过人,前后开敞如厅,前名叠彩岩,后名北牖洞,四季特有清风,清幽别致。叠彩楼四面开敞,绿阴覆盖,明月峰顶,景色迷人。据志书载,五代时,楚王马殷曾建台于此,故名马王台。伫立峰顶,俯瞰全城,山水之美,尽收眼底,古人所谓“江山会景处”即指此。山上有石刻二百三十多件,著名的有唐元晦的《叠彩山记》和《四望山记》,宋朱晞颜的《访叠彩岩》诗,明刘台的《叠彩山》诗,清袁枚的《游风洞登高望仙鹤明月诸峰》诗、李秉绶的兰竹画、瞿式耜和张同敞的成仁碑以及《浩气吟》,还有宋代摩崖造像等。


猜你喜欢

  • 嶂石岩

    即障石岩。今河北赞皇县西南一百十里嶂石岩。在河北省赞皇县西南部,太行山中段。主峰黄庵垴,海拔1774米。属丹霞地貌,山势峻峭。气候宜人,四季皆景,为避暑疗养地。明代即为“一方绝胜”。在120平方千米范

  • 陈婆渡市

    即今浙江鄞县南陈婆渡乡。清光绪《鄞县志》卷2《市镇》:陈婆渡“距城二十五里”。

  • 崇宁县

    北宋崇宁元年 (1102) 改永昌县置,属彭州。治所在今四川郫县西北唐昌镇。明洪武四年(1371) 属成都府,十年 (1377) 省入灌县,十三年(1380) 复置。清康熙七年 (1668) 废入郫县

  • 鱼洞

    即今四川重庆市西南巴南区 (鱼洞镇),鱼洞溪注入长江处。《舆地纪胜》 卷175重庆府: 鱼洞溪 “在江津县东南”。区片名。在重庆市巴南区西北部、长江南岸。区人民政府驻此。面积96.7平方千米。人口14

  • 柳泉镇

    ①北宋置,属原州。在今甘肃镇原县西北。《元丰九域志》 卷3原州: 柳泉镇在 “州西北七十里”。金属彭阳县。②北宋置,属寿安县。即今河南宜阳县西二十四里柳泉乡。③即今河北固安县南十八里柳泉乡。清同治 《

  • 盖阳县

    一名葛阳县。北魏置,为修阳郡治。在今河南西峡县北。北周废。古县名。北魏置,治今河南省西峡县北。属修阳郡。北周废入修阳县。

  • 大庙峡

    旧名大冢峡。一曰香炉峡。在今广东英德县西南五十里。上有峡山庙,祀虞夫人。北宋嘉祐间转运使荣諲尝构栈阁七十间,由峡直下清远。张俞有《峡山栈道记》刻石。

  • 斗堤

    即今湖北潜江市(园林镇)。元至正二十七年(1367)潜江县徙治于此。

  • 小石峡

    即小峡。在今青海平安县西小峡乡境。《清一统志·西宁府一》:峡口山“亦名小石峡”。

  • 毖水

    在今河南临颍县西。《方舆纪要》卷47临颍县 “小溵水” 条: “毖水在县西十里。或曰,小溵水之支流也。唐元和十年,李光颜及吴元济战于临颍,败之于毖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