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
①商至春秋方国。《鲁大司徒匜铭》作“”。在今河南鹿邑县东。《春秋》:僖公十五年(前645),“齐师、曹师伐厉”,即此。
②一作赖。西周国名。姜姓。在今湖北随州市东北。《春秋》:僖公十五年(前645),“秋七月,齐师、曹师伐厉”。即此。
古国名。又作赖。西周、春秋时小国。姜姓,相传为厉山氏(神农)之后。在今湖北省随州市东北。为楚的与国。《春秋》僖公十五年(前645年):“齐师、曹师伐厉。”《公羊传》昭公四年(前538年):“遂灭厉。”皆即此。
①商至春秋方国。《鲁大司徒匜铭》作“”。在今河南鹿邑县东。《春秋》:僖公十五年(前645),“齐师、曹师伐厉”,即此。
②一作赖。西周国名。姜姓。在今湖北随州市东北。《春秋》:僖公十五年(前645),“秋七月,齐师、曹师伐厉”。即此。
古国名。又作赖。西周、春秋时小国。姜姓,相传为厉山氏(神农)之后。在今湖北省随州市东北。为楚的与国。《春秋》僖公十五年(前645年):“齐师、曹师伐厉。”《公羊传》昭公四年(前538年):“遂灭厉。”皆即此。
即今湖南耒阳市北肥田乡。《清一统志·衡州府二》 “竹塔市” 条下: “肥田市,在 (耒阳) 县北四十里。”
在今福建福州市北郊屏山南麓。北宋乾德二年(964),吴越国王钱氏尚割据福州,其臣下鲍脩让为郡守,在此建寺。初名越山吉祥禅寺。明正统间改名华林寺。原有殿、法堂、环峰亭、绝学寮等,均废毁,现仅存大雄宝殿,
三国魏改合乡县置。属东海郡。治所在今山东滕州市东二十三里。西晋复为合乡县。古县名。三国魏改合乡县置,治今山东省滕州市东北。属东海国。西晋复为合乡县。
元代在今湖北长阳、五峰二土家族自治县境清江两岸八个关的总称。《方舆纪要》 卷78长阳县 “渔洋关” 条下: “ 《志》 云,县境旧有梅子八关,四临江南,四临江北。元时置以备峒蛮。明改为二巡司。”
在今北京市通县东南上店村。明于此置巡司。《方舆纪要》卷11通州:大通关“在州南张家湾之长店,百货汇集处也。其相近有广利闸提举司及盐场批验所”。
西汉高祖十一年 (前196) 改东垣县置,属常山郡。治所在今河北石家庄市东北。武帝元鼎四年 (前113) 为真定国治。东汉属常山国。三国魏、晋为常山郡治。北魏属常山郡。隋为恒山郡治。唐武德四年 (62
在今江苏洪泽县西北原淮河南岸。《资治通鉴》: 唐咸通九年 (868),“庞勋以李圆攻泗州久不克,遣其将吴回代之……时敕使郭厚本将淮南兵千五百人救泗州,至洪泽”。即此。北宋置洪泽镇,属淮阴县。明于此置巡
在今广东徐闻县东南海安镇。《方舆纪要》卷104徐闻县:呇磊驿“在海安所城中。其南有呇磊浦”。
在今四川乐山市北岷江小三峡。《三国志·蜀书·杨洪传》: 汉嘉太守黄元叛,洪曰: “敕(陈) 、(郑) 绰, 但于南安峡口遮, 即便得矣。”即此。在今甘肃省秦安县南渭河上
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东北二十五里大江滨。《宋史·地理志》 黄陂县: “端平三年,寓治青山矶。” 《元史·世祖纪》: 至元十一年 (1274) 十二月,“阿术率万户晏彻儿等四翼军对青山矶泊”。即此。明、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