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山县
①北周置,属离石郡。治所在今山西中阳县境。隋大业初并入修化县。
②隋仁寿三年(603)升卢山镇置,属雅州。治所即今四川芦山县。《元和志》卷32卢山县:“因(卢)山为名。”大业三年(607)属临邛郡。唐武德元年(618)复属雅州。《新唐书·高骈传》:乾符年间,南诏“攻雅州,壁卢山,闻骈至,亟解去”。即此。元改为泸山县。
古县名。北周置,治今山西省临县东南。属离石郡。隋大业初并入修化县。
①北周置,属离石郡。治所在今山西中阳县境。隋大业初并入修化县。
②隋仁寿三年(603)升卢山镇置,属雅州。治所即今四川芦山县。《元和志》卷32卢山县:“因(卢)山为名。”大业三年(607)属临邛郡。唐武德元年(618)复属雅州。《新唐书·高骈传》:乾符年间,南诏“攻雅州,壁卢山,闻骈至,亟解去”。即此。元改为泸山县。
古县名。北周置,治今山西省临县东南。属离石郡。隋大业初并入修化县。
一名古交城。即今山西古交市。隋开皇十六年 (596) 曾于此置交城县,取古交城为名。清康熙四十年 (1701) 设故交村巡司驻此。
(雲) 山 ①在今河南襄城县西南二十五里。《清一统志·许州直隶州》: 紫云山 “南北两山左右拱抱。一泉涌出,由灵泉山之西麓入汝水。其郏、敖诸山对列如屏,襄中第 一胜境也。明李敏建书院于上,故又名书院山
一作砦前圩。即今湖南桂东县南二十里寨前乡。清光绪《湖南通志》 卷1桂东县图: 县西南有砦前塘。
又称勐邦。明代属车里宣慰司,即今云南景洪市东北一百四十八里勐旺。清雍正六年(1728) 设土把总。傣语 “勐” 为坝子,“旺” 或“邦” 为飞貉 (鼯鼠),意即鼯鼠坝。
即今四川南部永宁河。《寰宇记》卷88泸州江安县:“纳溪水源从牂柯生僚界流来,入汶江。”《舆地纪胜》卷153泸州:纳溪水“源出阿永蕃部至江门砦……东入纳溪砦, 以合于大江”。《方舆纪要》卷72纳溪县:纳
东晋置,属南海郡。治所在今广东惠阳市东北东江东。南朝宋属东官郡。梁属梁化郡。陈末废。古县名。东晋置,治今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东北东江东。属南海郡。南朝梁改属梁化郡。南朝陈末废。
①十六国北凉置,治所在今甘肃民乐县境。《十六国春秋辑补》 卷95: 沮渠蒙逊永安十年(410),“以从弟成都为金山太守”。北魏废。②隋大业三年 (607) 改绵州置,治所在巴西县(今四川绵阳市东涪江东
唐方镇名。中和二年 (882) 改大同节度置。治所在代州 (今山西代县),领忻、代二州。辖境相当今山西繁峙、代县、原平、五台、定襄、忻州等市县地。次年改号代北节度。五代唐复为雁门,后废。
即今四川昭觉县东北竹核乡。民国常隆庆《雷马屏峨调查记》:竹核坝“宽约六里,长约十里,皆属稻田,海拔1900米,居民约千家”。“竹核”彝族意为有温泉之地方。在乡东南有竹核温泉。
西魏改汉广郡置,属荆州。治所在百宁县(今河南南阳市南)。北周废。西魏改汉广郡置,治百宁县(今河南新野县东北)。辖境约当今河南省新野县东北部。属荆州。北周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