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峨山
一名那墓山。在今广西钦州市东北。《清一统志·廉州府》: 博峨山 “在灵山县西少南二百四十里,西去钦州八十里。脉自林冶山来,极深峻,钦廉大道经其下”。
一名那墓山。在今广西钦州市东北。《清一统志·廉州府》: 博峨山 “在灵山县西少南二百四十里,西去钦州八十里。脉自林冶山来,极深峻,钦廉大道经其下”。
即大陵。在今河南临颍县东北十二里巨陵乡。《水经·潩水注》:宣梁陂水“东南入许昌县,径巨陵城北,郑地也。……京相璠曰:‘颍川临颍县东北二十五里有故巨陵亭,古大陵也”’。
北宋置,属彰明县。在今四川江油市西南通口河(石泉河、湔水)东岸。(1)在江苏省如皋市南部、长江北岸。面积65平方千米。人口7万。镇人民政府驻二案,人口 6900。1957年设二案乡,1958年改公社。
即今云南广南县东南九十里板蚌乡。清有经制外委驻此。壮语 “板” 为村寨,“蚌” 为低凹,“板蚌” 意即低凹的村寨。集镇名。在云南省广南县东部、平密河与西洋江交汇处。板蚌乡人民政府驻地。人口 1200。
一作桂阳。战国魏地,在今河南长垣县西南。《史记· 魏世家》: 惠王十八年 (前352),“ (秦) 拔邯郸。赵请救于齐,齐使田忌、孙膑救赵,败魏桂陵”。《史记·田敬仲完世家》 《正义》 称“在曹州乘氏
即今湖南隆回县北六十里六都寨镇。1947年于此置隆回县。1949年隆回县迁治桃洪镇后改为六都寨镇。
五代方镇名。后唐改后梁建宁军置,治所在晋州 (今山西临汾市)。北宋初废。五代方镇名。本梁建宁军,后唐改名,治所在晋州(今山西临汾市)。北宋初废。
亦作朱官县。三国吴赤乌五年 (242) 置,属朱崖郡。治所在今广东徐闻县南。南朝宋属合浦郡。南齐废。古县名。珠,又作朱。三国吴赤乌五年(242年)置,治今广东省徐闻县南。为珠崖郡治。晋及南朝宋属合浦郡
明洪武六年(1373)改九姓罗氏党蛮夷长官千户所置,属永宁卫。治所即今四川兴文县西北久庆镇(久庆场)。天启六年(1626)改属泸州。清顺治时,归泸州州判及泸州营管辖。嘉庆元年(1796)移治故泸州卫城
在今湖北松滋县东北。《方舆纪要》卷78松滋县:余家潭在“县东二十里,堤防要口也”。
明洪武三年 (1370) 置,为水驿,属广州府东莞县。在今广东东莞市东北铁岗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