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赵扶镇
即今河北大城县东十二里南赵扶镇。清同治 《畿辅通志》 卷46大城县图: 东有南赵扶。
在河北省大城县东部。面积104.8平方千米。人口4.4万。镇人民政府驻南赵扶,人口 3130。宋代赵、扶二姓在此建村,得名赵扶,后冠方位改今名。一传杨六郎与王怀女比武招亲处,称难招夫,后谐变为南赵扶。1953年设乡,1958年属城关公社。1959年析置南赵扶农场,1963年改公社,1980年改镇。主产小麦、玉米、花生,盛产西瓜。有涂料、砖瓦、修配等厂。津保南线公路经此。
即今河北大城县东十二里南赵扶镇。清同治 《畿辅通志》 卷46大城县图: 东有南赵扶。
在河北省大城县东部。面积104.8平方千米。人口4.4万。镇人民政府驻南赵扶,人口 3130。宋代赵、扶二姓在此建村,得名赵扶,后冠方位改今名。一传杨六郎与王怀女比武招亲处,称难招夫,后谐变为南赵扶。1953年设乡,1958年属城关公社。1959年析置南赵扶农场,1963年改公社,1980年改镇。主产小麦、玉米、花生,盛产西瓜。有涂料、砖瓦、修配等厂。津保南线公路经此。
西汉置,属零陵郡。治所在今湖南宁远县东南三十余里莽、巢两水口。东晋改属营阳郡。隋移治宁远县东南四十里泠道故城,属零陵郡。唐武德四年 (621) 移治今道县西四十里营山下,为营州治。五年 (622) 为
南朝陈宫殿名。故址在今江苏南京市区偏南(六朝都城宣阳门外)。宋《景定建康志》卷21“陈安德宫”条:“《宫苑记》:在宣阳门外直西,即都城西南角外,陈宣帝为文皇后所筑,隋平陈移江宁县于此,明年罢之。”
明置,属广东都司。治所在今广东东莞市城区南。《方舆纪要》 卷101广州府: 南海卫 “在东莞县治南。洪武十四年建”。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置,治今广东省东莞市。清雍正三年(1725年)废。
亦名贤隐山。在今河南信阳市西南七里。《梁书·武帝纪》: 南齐建武二年 (495),北魏围攻司州,萧衍赴援,“去魏军数里,径上贤首山”。《资治通鉴》: 梁天监二年 (503),魏将犯义阳,司州刺史蔡道恭
在今四川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东北。《方舆纪要》卷73石砫宣抚司:石凉伞山在“司东北百四十里。形如张盖,或谓之石幢山”。
①又名龙泉庵。在北京市西山支脉平坡山大悲寺西北。是八大处中第五处。建于清康熙十一年(1672)。山泉从寺后峭壁流出,至前院经石螭吻(石雕龙头)注入水池。《日下旧闻考》卷103:“龙王堂,阶下有方池,深
在今安徽宿州市北四十里。《隋书·地理志》: 符离县有定陶山。《寰宇记》 卷17宿州符离县: 定陶山 “有定陶县在山下”。
即棋盘山。在今云南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东北十五里。《清一统志·蒙化直隶厅》:棋盘山“又名石斛山”。
在今湖北天门市东南。《三国志·魏书·文聘传》:“使聘别屯沔口,止石梵。”即此。
西汉文帝二年 (前178) 改河间郡置,治所在乐成县 (今河北献县东南十六里)。辖境相当今河北献县及泊头市等地。东汉初并入信都国,永元二年 (90) 复置。辖境扩大,相当今河北雄县及大清河以南,南运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