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南石窟寺

南石窟寺

俗称东方洞。在今甘肃泾川县东十五里泾河北岸。北魏永平三年 (510) 泾川刺史奚康生创建。现存洞窟五个,保存较好的有北魏建造的第1窟和唐代开凿的第5窟。第1窟高11米,宽18米,深13米。窟内大佛高6米,两侧雕弥勒及胁侍菩萨,四坡浮雕佛传故事,是北魏有纪年的石窟造像。1988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俗称东方洞。在甘肃省泾川县城北10千米。与北石窟寺相对,同是北魏泾州刺史奚康生所建。保存在洞内的南石窟寺碑,有“大魏永平三年”题记,可见晚建于北石窟寺一年。窟龛开凿在泾河北岸红砂岩上,现存5窟。最大的洞窟东西长17米,南北宽14米,高14米。门两侧雕护法力士,内沿窟边高0.9米的石阶上立七佛,高7米;左右立胁侍菩萨十尊,高2米;侧有文殊、普贤造像。佛体态丰满,面容慈祥,披通肩大衣,右手五指并列朝下,左手四指直立拇指卧心朝上,赤脚。系北魏风格。菩萨头戴宝冠,过肩大衣,裙垂脚面,袒胸披巾,体态匀称,面部圆润,系中唐风格。顶残存浮雕树、山、房舍、塔、飞天及夜半逾城、舍身饲虎等佛经故事。余四窟皆小,剥落处露出早期壁画。窟外崖壁上有小龛十余个,均系北魏、中晚唐开凿。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石窟寺


猜你喜欢

  • 佛光寺

    在今山西五台县东北五十五里佛光山腰。始建于北魏孝文帝时,唐大中十一年(857)重建。寺依山筑,山因寺名。隋、唐时颇为兴盛。原有一座七间三层的弥勒阁,宽七间,有三层。高约32米,是五台山著名佛寺,唐会昌

  • 一名铁丘。春秋卫邑。即今河南濮阳市西北十里铁丘。《春秋》: 哀公二年 (前493) 八月,“晋赵鞅帅师及郑罕达战于铁”。杜注: “铁,在戚城南。《旧五代史·晋书·少帝纪》: 开运二年 (945),“幸

  • 乌里雅苏台河

    在清乌里雅苏台南,城因河得名。即今蒙古国扎布汗省扎布哈郎特(乌里雅苏台)南的博格登果勒。《清一统志·乌里雅苏台》:乌里雅苏台河“源出中后旗。西流东合一水,经乌里雅苏台城南,南纳舒鲁克河,北纳苏布拉河,

  • 剑具县

    唐贞观五年 (631) 置,属羁縻麟州。治所在今四川若尔盖县东境。后废。

  • 瑷珲县

    1913年改瑷珲厅置,属黑龙江省黑河道。治所即今黑龙江省黑河市南爱辉镇。1928年直属黑龙江省。1934 年瑷珲县迁治黑河屯(今黑河市)。1956年改名爱辉县。1983年裁入黑河市。旧县名。本黑河府,

  • 西龛山

    在今四川巴中市西之西华山腰。《舆地纪胜》卷187巴州:西龛“在城西二里。盖郡治之主山”。旧有西龛寺, 已圯,今存摩岩造像五十九龛,一千九百余躯。多隋、唐时代作品。有五代前蜀永平元年(911)院主僧傅芝

  • 那曲卡

    一作喀喇乌苏。即今西藏那曲县。见“那曲县”。

  • 通谷

    ①在今河南洛阳市南。曹植 《洛神赋》 有“经通谷” 句。②在今陕西潼关县东北。《水经·河水注》: 濩水 “出松果之山,北流径通谷,世亦谓之通谷水,东北注于河”。③在今甘肃康乐县境。《方舆纪要》 卷60

  • 胡茂县

    唐仪凤二年 (677) 置,属纳州。治所在今四川叙永县西南境。天宝元年 (742) 属都宁郡,乾元元年 (758) 复属纳州。后废。

  • 打狗港

    即今台湾高雄市高雄港。清康熙间蒋毓英《台湾府志》卷3:打狗仔港“在观音山庄打狗山下。其港口有巨石裂成一门,门甚窄,仅容一舰,中有港可泊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