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南溪镇

南溪镇

即今四川云阳县北南溪镇。明嘉靖 《云阳县志》 卷上: 有南溪堡。民国 《云阳县志》 卷1: 南溪乡有南溪场。


(1)在安徽省金寨县中西部、南溪北岸。面积205平方千米。人口5万。镇人民政府驻南溪,人口 4000。因街南有一条小溪得名。1949年设南溪乡。1958年属八一公社,1961年改为南溪公社。1984年置南溪镇。1992年丁埠镇、南湾乡及竹畈乡三村并入。产茶叶、蚕茧、木耳、生漆、油茶。有农机、缫丝、化工、工艺美术等厂。为千年以上山区集镇,有南溪街、柴禾街等俗称。梅南、丁商公路交会于此。(2)在广东省普宁市东北部。面积50平方千米。人口10.6万。镇人民政府驻南溪村,人口 4480。因北临榕江支流南河,故名。1958年置南溪公社。1974年广太分出另设。1984年设区,1986年设镇。地处榕江南岸小平原。西南部为狭长的丘陵地,东北部低洼,为水网地带。主产柑橘、甘蔗、稻。特产普宁蕉柑、普宁大蒜。有砖瓦、腌制、抽纱、木器、建材、制衣等厂。有公路南接池樟公路。古迹有南岩古寺。(3)在重庆市云阳县中北部。面积90平方千米。人口3万。镇人民政府驻南溪场,人口 4700。三峡库区淹没1.7平方千米,迁移 6003 人。新镇拟迁天井村,规划1平方千米,8000 人。清末民初属云阳县北岸崇善里。民国中后期置南溪乡。因有南溪河得名。1956年将南溪集市改为南溪镇。1961年改南溪公社,1983年复乡,1992年改镇。产稻、小麦、玉米、薯类及柑橘、蚕茧等。为县内商贸大集市。有绢丝、页岩砖等厂。云奉、云开、云巫公路经此。(4)在四川省南溪县中部。县人民政府驻地。面积54平方千米。人口7万。镇人民政府驻南溪,人口3.2万。以南溪县得名。唐乾符时筑城,名奋戎城。北宋乾德中南溪县迁治于此。1949年为中城镇,1954年改城关镇,1981年改南溪镇。1992年西郊、城郊、阜鸣三乡并入。特产豆腐干。有机械、建材、化工、印刷、粮油食品、酿造、自来水等厂及奶牛场。摩托车配件、射钉枪、锅炉著名。为工业、商贸集中地。农副产品亦多在此集散。川云公路中线及南宜、江长公路经此。有桂溪钓艇、仙观晴霞、龙腾峻岭等胜景。有朱德旧居,内植两株茶花及“文明门”(大南门)题额。(5)在云南省河口瑶族自治县东部。面积258.9平方千米。人口 4860(不含南溪、蚂蝗堡农场)。镇人民政府驻南溪,人口 1020。壮族语南为“水”,溪为“美丽富饶”,意即“美丽富饶的水乡”。清设南西卡。民国时为南溪乡。1950年属河口市河溪区。1951年属河口市第一区。1955年属河口县第一区。1958年划入省属南溪橡胶农场。1988年析置南溪镇。境内多为河谷丘陵山地。产稻、玉米、木薯、甘蔗、香蕉、菠萝等。特产橡胶。省属南溪、蚂蝗堡橡胶农场驻此。昆河铁路经境西并设南溪站、蚂蝗堡站。昆河、砚河公路在此交会。为1908年“河口起义”发生地。


猜你喜欢

  • 南谯州

    南朝梁大同二年 (536) 侨置,治所在桑根山下 (今安徽全椒县西北)。北齐天保三年 (551)徙治新昌郡 (今安徽滁州市)。北周辖境相当今安徽滁州、全椒、来安及江苏盱眙等地。隋开皇初改为滁州。

  • 仁风驿

    宋改西亭驿置,在今浙江绍兴市西门外。明改蓬莱驿。

  • 堂阜水

    在今山东蒙阴县东南。《水经·沂水注》:堂阜水 “导源堂阜……东南注桑泉水”。

  • 九曲亭

    在今湖北鄂州市西九曲岭。《清一统志·武昌府一》:九曲亭“为孙吴遗迹。宋苏轼重建,苏辙有记。后废。元泰定中重建,名最乐亭,又废。明嘉靖中又建,名怀坡。崇祯中更名怀苏。本朝顺治七年重建”。在今湖北省武汉市

  • 双泉州

    唐龙朔元年(661)置,属月支都督府。治所在悉计蜜悉帝城(今阿富汗喀布尔北昆都士东南伊什卡姆希)。8世纪中废。

  • 城阳山

    在今安徽歙县城南二里。《寰宇记》卷104歙县: 城阳山 “在县南。回环孔高,为城郭之襟带。居郡之南,故号为城阳焉。即许宣平得道之所,亦为李白所寻不遇之处。今山上有遗迹存”。

  • 郏县

    ①秦置,属颍川郡。治所即今河南郏县。西晋属襄城郡。 北魏改为城县。 北宋复改郏县, 属汝州。崇宁四年 (1105) 属颍昌府。后复改为郏城县。②元大德八年 (1304) 复置,属汝州。

  • 波罗树汛

    又名博罗树。在今河北青龙满族自治县北二十五里桲椤滩。清于此设外委驻守。

  • 克阿永土司

    清雍正时置,属西宁办事大臣。为玉树四十族之一。驻牧地在今青海玉树县西北阿永寺。乾隆《西宁府新志》卷19“塞外贡马番族”中,有“住牧多洛尼托克地方阿永族”。清末并入安冲土司。

  • 平原国

    东汉永宁元年(120)改平原郡为平原国,治所在平原县(今山东平原县西南二十五里张官店)。《三国志·蜀书·关羽传》:“先主为平原相。”即此。建安十一年(206)改为郡,三国魏黄初三年(222)又改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