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南徐州

南徐州

①南朝宋永初二年 (421) 改徐州置,治所在京口 (今江苏镇江市)。辖境相当今安徽凤阳以东,江苏淮河以南、长江以北地区。元嘉以后,辖境南移,相当今江苏长江以南,南京市东北部及丹阳、宜兴等市县以东,无锡以北地区。隋开皇九年 (589)废。西晋永嘉后,北方人口南迁,此州为侨寓最集中之地。

②北魏太和中置,治所在宿预县 (今江苏泗阳县西北郑楼乡古城)。南朝梁天监八年 (509) 改置东徐州。

③唐武德三年 (620) 置,治所在今安徽泾县西南三十里。辖境相当今安徽泾县地。寻改为猷州。


(1)南朝宋永初二年(421年)改徐州置,治京口(今江苏镇江市)。辖境相当今安徽省凤阳县以东、江苏省淮河以南、长江以北地区。元嘉以后辖境南移,相当今江苏省长江以南,南京市东北部及丹阳、宜兴等县以东,无锡以北地区。隋开皇九年(589年)废。西晋永嘉后北方人口南迁,此州为侨寓最集中之地。(2)北魏太和中置,治宿豫县(今江苏宿迁市东南)。后改名东徐州。


猜你喜欢

  • 魁屿

    即今福建霞浦县东南魁屿。见于清《海国闻见录》 图。在今福建省霞浦县东南。见于清《海国闻见录》图。

  • 色必塘

    一作色必口。即今新疆木垒哈萨克自治县东二百六十里色皮口。清道光《新疆识略》卷2巴里坤:色必塘“东至噶顺塘八十里”。

  • 远济堰

    亦名通济堰。唐开元二十八年(740)益州采访使章仇兼琼开,在今四川新津县西南宝子山下,引岷江水溉江西农田。《新唐书·地理志》 新津县:“西南二里有远济堰,分四筒穿渠,溉眉州通义、彭山之田。”即此。即“

  • 府城镇

    即今山西安泽县治。1949年安泽县迁治于此。(1)在山西省安泽县中西部。县人民政府驻地。面积328平方千米。人口2.3万。镇人民政府驻府城,人口 3020。自唐代起历为县治。1949年属安泽县一区,1

  • 吴儿堡

    在今陕西神木县西南。北宋时麟州曾徙治于此。

  • 希玄寺

    北魏熙平二年(517)建,即今河南巩义市东北十六里大力山下巩县石窟寺。东西魏、北齐、隋、唐及北宋,相继在此凿窟造像。宋代名十方净土寺。清改名巩县石窟寺。又称十方净土寺。北魏熙平二年(517年)建,在今

  • 仙翁关

    在今河南方城县东北。《方舆纪要》卷51裕州方城县:仙翁关“道出汝、颍,旧为戍守之处”。

  • 龙泉场

    五代南唐保大元年(943)置,在今江西遂川县南二十里(旧名什善镇)。后升为龙泉县。五代南唐保大元年(943年)置,即今江西省遂川县南什善镇。五代周显德七年(960年)升县。

  • 安劳堡

    明置,在今广西柳城县西。《方舆纪要》卷109柳城县:安劳堡“在县西北。成化初置,正德以后为叛瑶所据。万历二年平上油‘贼’,复置堡,设兵屯守”。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城县境。明成化初置。正德以后为叛瑶所据

  • 沈家庄

    在今浙江平湖市东南二十里林埭镇清溪桥附近。《方舆纪要》卷91平湖县:沈家庄“在县东十里,亦曰沈塘, 与乍浦相近”。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歼倭寇首领徐海于此。(1)古地名。故址在今浙江省平湖市东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