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康国
南朝宋永初元年 (420) 以南康郡改置,治所在葛姥城 (今江西赣州市东北)。南齐永明初复为南康郡。
南朝宋永初元年(420年)改南康郡置,治葛姥城(今江西赣州市东北)。辖境相当今江西省赣州、南康等市。齐永明初复改南康郡。
南朝宋永初元年 (420) 以南康郡改置,治所在葛姥城 (今江西赣州市东北)。南齐永明初复为南康郡。
南朝宋永初元年(420年)改南康郡置,治葛姥城(今江西赣州市东北)。辖境相当今江西省赣州、南康等市。齐永明初复改南康郡。
亦名东山。在今广东化州市东南。《舆地纪胜》卷116化州:东山“起于高凉,至本州城外,拱于州治之左”。《方舆纪要》卷104化州:千秋山在“州东南二里,去罗州二里,横亘如屏”。
①唐武德元年 (618) 改凤林郡置,治所在弘农县 (即今河南灵宝市)。《寰宇记》 卷6: “因鼎湖以为名。” 辖境相当今河南西部灵宝,栾川以西,伏牛山以北地。贞观八年 (634) 废。②唐天授二年
战国赵邑。在今河北唐县东北十四里高昌。《史记·秦始皇本纪》:始皇七年(前240),“将军骜死,以攻龙、孤、庆都,还兵攻汲”。即此。西汉置望都县。古邑名。战国赵邑,在今河北省唐县东。《史记·秦始皇本纪》
南朝梁置,属石州。治所在阴石县(今广西容县)。辖境相当今广西容县地。隋开皇九年(589)平陈后废。南朝梁置,治阴石县(今广西容县)。辖境相当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容县一带。隋开皇时废。
西藏古代族部名。亦作扬同。即象雄。分为大羊同、小羊同两部。《唐会要·大羊同国》:“大羊同,东接吐蕃,西接小羊同,北直于阗。……至贞观末,为吐蕃所灭。”大羊同在今西藏阿里地区北部及毗邻拉达克地区,小羊同
又名慨口城。在今江西新建县东北一百二十里昌邑东游塘。西汉时筑,昌邑王刘贺封于此。《续汉书·郡国志》 刘昭注: 海昏侯国 “在昌邑城”。又名慨口城。在今江西省新建县西北。西汉时筑,昌邑王刘贺封此。
在今河南浚县西南。《汉书·沟洫志》:哀帝初贾让献治河策,“今行上策,徙冀州之民当水冲者,决黎阳遮害亭,放河使北入海”。在今河南省浚县西南、淇口之东、古黄河流经处。《汉书·沟洫志》:哀帝初,待诏贾让奏言
亦作建水。即今湖北荆门市南之新埠河。《周书·萧詧传》: 梁太清三年 (549),詧举兵由襄阳攻江陵,元帝大惧。其将杜岸等降属江陵,“詧众大骇,其夜遁归襄阳,器械辎重多没于湕水”。即今湖北省源出荆门市南
唐贞观初分全国为十道,开元二十一年(733)分关内道置京畿道,分河南道置都畿道,分山南道为山南东、山南西二道,分江南道为江南东、江南西和黔中三道,合原有河东、河北、陇右、淮南、剑南、岭南共为十五道。各
一作布喀池。即今西藏班戈县东南之巴木错。清末辛亥年版《西藏新志》卷上:“布尔穆湖,在腾吉里湖之北, 不过一小湖, 以产硼砂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