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安山
在今甘肃定西县南一里。《清一统志·巩昌府一》: 南安山 “以地旧属南安郡而名。上有东岳庙,俗呼庙坡,山麓有路通郡城”。
在今甘肃定西县南一里。《清一统志·巩昌府一》: 南安山 “以地旧属南安郡而名。上有东岳庙,俗呼庙坡,山麓有路通郡城”。
十六国前凉置,治所在安故县(今甘肃临洮县南)。后废。西汉置,治安故县(今甘肃临洮县南)。辖境约当今甘肃省临洮、渭源等县一带。西晋废。十六国前凉复置,后又废。
在今安徽黄山市徽州区 (岩寺镇) 北呈坎村。为罗氏家族祠堂。始建于明嘉靖年间。棂星门前立大照墙,棂星门内左右各有碑亭。共三进: 第一进为仪门。第二进为大厅,享堂高悬“彝伦攸叙” 四字。第三进为寝殿,是
在今广东广州市南粤王庙。《舆地纪胜》卷89广州: 尉佗楼,“ (唐) 许澄 《登尉佗楼》 诗:刘项持兵鹿未穷,自乘黄屋岛夷中”。后毁。在今广东省广州市南粤王庙。久废。唐许浑有《登尉佗楼》诗。
即抱犊山。在今河北鹿泉市西八里。《寰宇记》 卷61获鹿县: “萆山,今名抱犊山。韩信伐赵,使轻骑二千人持赤帜,从间道萆山而望,遂呼为萆山。” 《金史· 地理志》: 获鹿县 “有萆山”。
即今四川广元市东北青林乡。1935年川陕革命根据地在此置红坪县。
清代指包括贺兰山以西、河西走廊以北的阿拉善厄鲁特旗和额济纳土尔扈特旗地区,因在河套之西,故名。又称套西二旗。游牧地当今内蒙古阿拉善盟(额济纳旗、阿拉善左旗、阿拉善右旗)、乌达市及磴口县。旧称贺兰山以西
在今阿富汗喀布尔西北巴米安。元代为察合台汗国属地。清洪钧《元史译文证补》卷22下《西域补传》:太祖“逾印度固斯大山至八米俺,以其城当冲, 留攻之。……太祖破八米俺,皇孙谟阿图堪死之。太祖怒, 屠其城,
在今江西宜丰县北。《清一统志·瑞州府》:大姑岭“在新昌县北八十里,与八叠山相连。高二百丈,周三十里”。岭下有镇。
在今山东章丘市西北水寨镇。《水经·济水注》: 百脉水 “北径黄巾固,盖贼所屯,故固得名焉”。《资治通鉴》: 东晋太元十三年 (388),“燕青州刺史陈留王绍为平原太守辟闾浑所逼,退屯黄巾固”。胡三省注
北魏延兴二年(472)改华州置,治所在今甘肃宁县。太和十一年(487)改置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