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台 (臺) 山
即台阁山。在今福建大田县西南三十里。《方舆纪要》 卷97谓南台山在大田县南二百余里,误。
即台阁山。在今福建大田县西南三十里。《方舆纪要》 卷97谓南台山在大田县南二百余里,误。
金大定二十二年(1182)改宁化军置,治所在宁化县(今山西宁武县西南八十八里宁化乡)。元太祖十六年(1221)废。金大定二十二年(1182年)改宁化军置,治宁化县(今山西宁武县西南宁化)。辖境相当今山
东晋升平二年(358)分晋宁县置,属桂阳郡。治所在今湖南汝城县南十五里城郭村。南朝陈改为卢阳县。唐天宝元年(724)改义昌县,五代唐改郴义县,北宋改桂阳县。1913年复名汝城县,后属湖南衡阳道。治所即
在今陕西凤翔县西北三十里。《水经·渭水注》: “雍水出雍山。” 秦置雍县,因水为名。
明嘉靖六年 (1527) 设,属合浦县。即今广西合浦县东北公馆镇。清于此设把总驻防。
在今河北临漳县西南。《水经·浊漳水注》:“魏武王又堨漳水, 回流东注,号天井堰。二十里中作十二墱,墱相去三百步,令互相灌注,一源分为十二流,皆悬水门。”即此。
即今广东海丰县西鹅埠河。《方舆纪要》卷103海丰县:凤湖“在县西百里。《志》云:湖受鹅哺岭、赤口港诸水,西流入海”。
五代唐清泰二年(935)楚置,在今湖南岳阳市东北陆城镇。北宋淳化五年(994)升为王朝县。五代唐清泰三年(936年)楚分巴陵县置,即今湖南省岳阳市东北陆城镇。北宋淳化五年(994年)升为王朝县。
在今山东济南城东南城濠崖下。泉从石雕的三个虎口喷出,故名。元于钦 《齐乘》 卷2 “大明湖”条载历下名泉,有 “黑虎,李承务巷”。清光绪《山东通志》 卷28: “ 《旧志》 云,水出汇为一池,潺溪有声
即今广西田东县东南林逢镇。明设婪凤土巡司于此。即今广西壮族自治区田东县东婪凤。明嘉靖时于此置巡检司。
古族名。 亦称方、 方。 媿氏、 鬼方氏、鬼方蛮。殷周时,活动于今陕西省西北部,为殷周的劲敌。周以后不见于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