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义州
唐武德五年 (622) 置,治所在龙城县(今广西岑溪县东二十里)。辖境相当今广西岑溪县地。贞观元年 (627)废。次年 (628) 复置,改为义州。北宋开宝四年 (971) 改为南义州,次年废。六年(973) 复置。太平兴国二年 (977) 改为南仪州。
唐武德五年(622年)置,治龙城县(今广西岑溪市东)。辖境相当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岑溪市及藤县东南部。贞观元年(627年)废。
唐武德五年 (622) 置,治所在龙城县(今广西岑溪县东二十里)。辖境相当今广西岑溪县地。贞观元年 (627)废。次年 (628) 复置,改为义州。北宋开宝四年 (971) 改为南义州,次年废。六年(973) 复置。太平兴国二年 (977) 改为南仪州。
唐武德五年(622年)置,治龙城县(今广西岑溪市东)。辖境相当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岑溪市及藤县东南部。贞观元年(627年)废。
在今江西贵溪县西二十里。《方舆纪要》卷85广信府贵溪县:石堂溪,“《志》云,县南百二十里有石堂,中可坐数百人,下为石堂溪,北流合于芗溪”。
又名补陀洛迦山。即今浙江舟山市东普陀山。《舆地纪胜》 卷11庆元府: 梅岭山 “在昌国县。四面环海,高丽、日本、新罗、渤海诸国,皆由此取道,守候风信”。《清一统志 ·宁波府》: 补陀洛迦山 “在定海县
即虹桥镇。今江苏邗江县东南四十里红桥镇。(1)在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东南部。面积28平方千米。人口2.2万。镇人民政府驻红桥,人口 1500。镇南旧有木桥,涂沥青,呈黑色,故名黑桥。1958年反其义改名
在今广西那坡县西南,近越南界。《清一统志·镇安府》 “平孟隘”条:“打面梁那坡、者赖、者欣三村,在城西南。”光绪《镇安府志》卷9:“哪坡村较别隘更为紧要。”
在今广东兴宁市西北罗浮镇南。《明史·地理志》兴宁县:“又北有十三都巡检司,后迁白水砦,寻复故。”
清雍正时置,属西宁办事大臣。为玉树四十族之一。驻牧地在今青海玉树县西北哈秀乡附近。乾隆 《西宁府新志》 卷19 “塞外贡马番族” 中有 “住牧束勒孙何地方哈尔受族”。清末民初改称哈秀,附属于札武十司。
又名天木山、天目山、士雅山。在今河南信阳县西北。《晋书·祖逖传》:“乃致妻孥汝南大木山下。”《水经·淮水注》:“淮水又东北与大木水合,水西出大木山,山即晋车骑将军祖逖自陈留将家避难所居也。”即“士雅山
即今河北徐水县北二十里高林镇。清同治《畿辅通志》 卷47安肃县图: 北有高林村。
即今山东平度市西南五十四里崔家集镇。清道光 《平度县志》 有崔家集。
又作税子铺。唐置,即今安徽太和县西北四十里税镇。宋置税子步镇。简称税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