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花桥镇
在今上海市松江县北十四里卖花桥。民国 《江苏六十一县志》: 松江县东北有 “卖花桥镇”。
在今上海市松江县北十四里卖花桥。民国 《江苏六十一县志》: 松江县东北有 “卖花桥镇”。
即今四川绵竹县南清道镇。清道光 《绵竹县志》 卷12: 清道场在 “城南十五里,系石桥滩故址,道光二年监生徐名英倡首开设”。
在今贵州黎平县东北二十里罗团。据《方舆纪要》 卷121引 《边略》 说,由 “五开卫军防戍”。
即今湖北英山县。《明史·地理志》 六安州英山县: “县治本直河乡。崇祯十二年徙于西北之章山,十六年又迁于此境之添楼乡。” 清顺治初还旧治。
北魏太和十四年(490)置,治所在朱阳县(今河南卢氏县东南七十四里朱阳关镇)。孝昌二年(526)废。西魏大统二年(536)复置,属东义州。北周保定二年(562)废。北魏太和十四年(490年)置,治朱阳
在今山西介休市西北。《寰宇记》 卷41引《郡国志》 云: “刘渊击刘琨于此。” 《方舆纪要》 卷42介休县: “板桥城在县西北十八里。……其城阻水,以板桥为渡,因名。”
亦作兀提剌耳、讹答剌、斡脱剌儿、兀的剌儿。在今哈萨克斯坦奇姆肯特西北帖木儿附近。《元史·太祖纪》: 十五年 (1221),“秋,攻斡脱罗儿城,克之”。
西晋太康三年(282)改昭武县置,属建安郡。治所即今福建邵武市。《舆地纪胜》卷134邵武军《军沿革》:象之按“晋改昭武曰邵武,避司马昭讳也”。东晋太宁元年(323)改名邵阳县。南朝宋永初元年(420)
即今浙江温岭市东南隘顽湾。《方舆纪要》卷92台州府太平县:海“在县东南二十里, 曰大闾港,亦曰大闾洋”。
古国名。在今印度尼西亚爪哇岛或苏门答腊岛,或兼称此二岛。首见于 《太平御览》 卷787引 《元嘉起居注》,作阇婆洲。《宋书·夷蛮传》作阇婆婆达。《高僧传·求那跋摩传》 作阇婆。公元5世纪中期以后,同中
亦名月城集。即今江苏洪泽县南十里越城。《清一统志·淮安府二》: 月城集 “亦名越城集。在山阳县 (今淮安市) 西南九十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