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家桥
即今河北献县南十二里单桥村。《方舆纪要》 卷13献县: 单家桥 “跨滹沱河上,行旅通途也。明建文三年,燕王败平安等于单家桥。又宣德初,驾征高煦还,驻跸于此。一名五节桥,以正德间流寇乱,有五妇死于此也。旧有单桥巡司”。
(单shàn) 在今河北省献县东南单桥村。明时桥跨滹沱河。建文三年(1401年)燕王朱棣战败平安等于此。宣德初,宣宗征高煦还,驻跸于此。
即今河北献县南十二里单桥村。《方舆纪要》 卷13献县: 单家桥 “跨滹沱河上,行旅通途也。明建文三年,燕王败平安等于单家桥。又宣德初,驾征高煦还,驻跸于此。一名五节桥,以正德间流寇乱,有五妇死于此也。旧有单桥巡司”。
(单shàn) 在今河北省献县东南单桥村。明时桥跨滹沱河。建文三年(1401年)燕王朱棣战败平安等于此。宣德初,宣宗征高煦还,驻跸于此。
三国魏置,属新城郡。治所在今湖北竹溪县境。太和二年(228)属上庸郡。后废。西晋复置。南朝梁废。
西汉惠帝二年(前193)置,属江夏郡。治所在今河南光山县西北。元封元年(前110)改为轪县。西汉惠帝二年(前193年)封长沙相黎利苍为轪侯,置侯国,在今河南省光山县西北。元封元年(前110年)除为县,
明右江十寨之一。在今广西忻城县西南红渡镇之古钵村。《明史·广西土司传》:右江十寨,以“罗墨、古钵、古凭、都北、咘咳立一州,属那地土官黄旸”。
即西州回鹘、高昌回鹘。9世纪中叶由西迁之回鹘一支所建,都高昌城 (又名和州城,即今新疆吐鲁番市东四十余里高昌故城)。《辽史·属国表》: 太祖元年 (907) 十二月,“和州回鹘来贡”。又 《金史· 太
在今湖北房县东南。《水经·粉水注》:“粉水导源东流,径上粉县。取此水以渍粉,则皓耀鲜洁,有异众流,故县水皆取名焉。”
在今广东高州市东南。《方舆纪要》 卷104高州府茂名县 “东门营” 条内: “又有茅峒,在府东南十里。四山环合,中有隙地,可以藏兵,当山缺处,一径迤逦,通神电以西诸路。成化二年,‘贼’邓公长据此,知府
即今山西闻喜县东南裴社乡。《清一统志·绛州》 “下东镇” 条下: 裴社镇 “在县南二十里”。
西魏置,为上黄郡治。治所在今湖北荆门市东南一百四十里沙洋镇。隋大业初改名章山县。古县名。西魏置,治今湖北省荆门市北,为上黄郡治。隋大业初改名章山县。
①即今四川永川市北板桥镇。清道光 《铜梁县志》 卷2: 板桥场 “在县南一百二十里”。②即今四川蓬溪县西北板桥子乡。清道光 《蓬溪县志》 卷2: 板桥场在 “县北二十里……通省城大道”。
在今内蒙古阴山山脉东段。《魏书·世祖纪》: 始光三年 (426),拓拔焘北伐,“西至五原,田于阴山,东至和兜山”。古山名。确址不详。疑在今内蒙古自治区阴山山脉东首。北魏始光三年(426年),拓跋焘自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