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不注山
一名金舆山。即今山东济南市东北华山。《春秋》:成公二年(前589),晋、齐战于鞍,“齐师败绩,逐之,三周华不注”。即此。顾炎武《山东考古录》引伏琛《三齐记》说:“‘不’音跗,读如《诗》‘鄂不’之不,谓花蒂也。言此山孤秀,如花跗之注于水也。”
(华huà,不fū) 古山名。又称华山、金舆山。在今山东省济南市东北。孤峰特拔,下有华泉。《左传》成公二年(前589年):晋齐鞍之战,“齐师败绩,(晋)逐之,三周华不注”,即此。
一名金舆山。即今山东济南市东北华山。《春秋》:成公二年(前589),晋、齐战于鞍,“齐师败绩,逐之,三周华不注”。即此。顾炎武《山东考古录》引伏琛《三齐记》说:“‘不’音跗,读如《诗》‘鄂不’之不,谓花蒂也。言此山孤秀,如花跗之注于水也。”
(华huà,不fū) 古山名。又称华山、金舆山。在今山东省济南市东北。孤峰特拔,下有华泉。《左传》成公二年(前589年):晋齐鞍之战,“齐师败绩,(晋)逐之,三周华不注”,即此。
①在今湖南永顺县境。《宋史·郭逵传》作桃花州。《方舆纪要》 卷77慈利县: “桃花洞在县西三百里。宋熙宁中,蛮彭士义反,澧州守郭逵破之于桃花洞,即此。”②即今湖南吉首市西堂乐洞。《清一统志·乾州直隶厅
①在今福建福州市北七十里。《清一统志·福州府一》:九峰山,“峰顶九出,峭拔若华,与芙蓉、寿山亦并称三山。有岭曰长箕岭,一名长岐岭,又名桃枝岭,路出古田、罗源二县”。②即今福建南平市南九峰山。明《寰宇通
在今四川达川市西五里龙爪山。《元史·杨文安传》:至元九年(1272)“九月,筑金汤城,以积屯田之粮,且以逼宋龙爪城。虑宋兵必来争,遣韩福出兵通州,以牵制之,与宋兵遇于锉耳山,败之”。
在今江西永丰县南。《方舆纪要》卷87吉安府永丰县:圣岭在“县南三十里。上有井,深广数丈。前有峰,曰仙人台,土城在焉”。
清雍正三年 (1725) 置,属宁武府。治所即今山西偏关县。民国初属山西雁门道。1928年直属山西省。在山西省西北部、黄河东岸、长城南侧,邻接内蒙古自治区。属忻州市。面积1685平方千米。人口11.1
又作礼仪山。在今四川渠县东北六十里汇西乡西南渠江东岸。南宋宝祐三年(1255),为抗蒙元建城于此。《宋史·地理志》 渠州:“宝祐三年,徙治礼义山。”《元史·宪宗纪》:九年(1259),“诸王莫哥都复攻
即今安徽霍邱县南姚李镇。清乾隆 《颍州府志》 卷2: 霍邱县有姚家庙。
北宋康定二年 (1041) 置经略安抚使,治所在渭州 (今甘肃平凉市)。辖境相当今甘肃蒲河以西,葫芦河以东,张家川回族自治县以北,以及宁夏固原、隆德、泾源、西吉等地。元符后辖境扩大。元丰中及宣和后一度
即今辽宁长海县东北石城岛,岛上有石城乡。明《辽东志》卷1:石城岛“去(金州卫)城二百七十里”。在辽宁省长海县东北部海域,距大陆最近点7.3千米。因岛上有古石城遗址得名。面积27.3平方千米。最高峰城山
在今西藏拉孜县西北查邬竹卡。藏语“查邬” 意为刺树沟,“竹卡” 意为渡口。《清一统志·西藏》 称: “拉侧渡,在章拉侧城西南。” 是拉孜至昂仁、阿里过雅鲁藏布江的渡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