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十道

十道

唐贞观元年(627),依自然形势分全国为关内、河南、河东、河北、山南、陇右、淮南、江南、剑南、岭南等十道。开元以前,曾先后设置十道存抚使、巡察使、按察使等, 皆不久即罢。开元二十年(732)置十道采访处置使,始定为常制,职掌和汉武帝所置的十三部刺史略同,即监察区。


唐贞观元年(627年)依山川形势分全国为关内、河南、河东、河北、山南、陇右、淮南、江南、剑南、岭南等十道。天授以后至开元中曾先后设十道存抚、巡察、按察、按察采访处置等使,皆为临时措置,事竣即罢。开元二十年(732年)置十道采访处置使,始定为常制,监察境内吏治,如汉武帝所置十三部刺史之职,道成为正式监察区。次年分为十五道。

唐十道图


猜你喜欢

  • 渐泽

    在今河南尉氏县南。《穆天子传》 卷5: “天子饮于洧上……钓于渐台。” 《清一统志 · 开封府一》: 渐泽 “在洧川县北二十里。广四里。……今名指泽陂”。

  • 葵岭山

    在今广东惠来县西北。《方舆纪要》 卷103惠来县: 葵岭山 “在县西北十里。顶如覆釜,有巨石对峙,溪径幽深。山寇出没,先年设兵哨守。今废”。

  • 碧山寺

    又名普济寺。在今山西五台县台怀镇东北三里北台山麓,是五台山最大的十方禅处。相传始建于北魏,高僧法聪禅师曾在此讲经。明成化间重建,清康熙三十七年 (1698) 又予重修。寺内有明成化、正德、嘉靖间碑刻,

  • 彭郎矶

    本名澎浪矶。在今江西彭泽县西北长江南岸,北与小孤山相对。北宋欧阳修 《归田录》: “江南有大、小孤山,在江水中,嶷然独立,而世欲转孤为姑。江侧有一石矶,谓之澎浪矶,遂转为彭郎矶,云彭郎者小姑婿也。”

  • 驯禄县

    唐置,属羁縻驯州。治所在今四川雷波县境。后废。

  • 济隆城

    又作济咙。即今西藏吉隆县东南吉隆。《清一统志·西藏》 藏地诸城: 济隆城 “在日喀则城西南七百四十里”。

  • 当归山

    在今云南施甸县西北。《方舆纪要》卷118施甸长官司:当归山“在司(旧治)西北二十五里,产当归”。

  • 双明洞

    在今贵州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西五里。《清一统志·安顺府》:双明洞“又名紫云洞。俗名观音洞。轩敞高朗,东西相通如城阙。中有流水,有桥可渡。明时车马大道经其中,后因苗‘贼’伏劫,乃改路于洞后里许,非探奇者

  • 武州县

    西汉置,属雁门郡。治所在今山西左云县南。东汉移治今山西偏关县东北八十四里贾堡村。东汉末废。古县名。西汉置,治今山西省左云县。属雁门郡。东汉迁治今山西省偏关县东北贾堡。东汉末废。

  • 归来园

    在今山东巨野县南。《宋史·晁补之传》:补之“主管鸿庆宫。还家, 葺归来园, 自号归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