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陵
在今北京市昌平县北天寿山。因明代十三个皇陵皆营建于此而名。陵园有长陵(成祖)、献陵(仁宗)、景陵(宣宗)、裕陵(英宗)、茂陵(宪宗)、泰陵(孝宗)、康陵(武宗)、永陵(世宗)、昭陵(穆宗)、定陵(神宗)、庆陵(光宗)、德陵(熹宗)、思陵(思宗)十三处,称明十三陵,俗称十三陵。占地40平方公里。以长陵建筑最为雄伟。定陵于1956—1958年发掘,出土大量珍贵文物。1959年辟为定陵博物馆,有“地下宫殿”之称。1961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即“明十三陵”。
在今北京市昌平县北天寿山。因明代十三个皇陵皆营建于此而名。陵园有长陵(成祖)、献陵(仁宗)、景陵(宣宗)、裕陵(英宗)、茂陵(宪宗)、泰陵(孝宗)、康陵(武宗)、永陵(世宗)、昭陵(穆宗)、定陵(神宗)、庆陵(光宗)、德陵(熹宗)、思陵(思宗)十三处,称明十三陵,俗称十三陵。占地40平方公里。以长陵建筑最为雄伟。定陵于1956—1958年发掘,出土大量珍贵文物。1959年辟为定陵博物馆,有“地下宫殿”之称。1961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即“明十三陵”。
即今河北深州市东南榆科乡。清 《畿辅舆地全图》 深州: 榆科镇在 “州东二十五里”。在河北省深州市中部。面积93平方千米。人口2.8万。镇人民政府驻榆科,人口1470。汉代建村,古时此处地势低洼,且多
①在今北京市房山区东南琉璃镇黄土坡村。1981—1986年在此发掘西周时期燕国墓葬二百余座,车马坑三十余座,共出土各类器物数千件。其中青铜礼器一百余件,多有铭文。铜罍、铜盉有长篇铭文,属于西周初期一代
①在今湖北武穴市北。《舆地纪胜》卷47蕲州:多云山“在广济县十五里。天欲雨,则山先出云”。《方舆纪要》卷76广济县:多云山“在县(今梅川镇)东十五里。多云水出焉,流入罗田县界”。②在今湖北罗田县东北。
在今北京市昌平县西八十里,近怀来县界。清光绪《昌平州志》卷3:“长峪城高一丈八尺,周三百五十余丈,南北二门。明正德十五年建城,南有小城曰长峪新城。”皆为明、清驻守重地。
北宋置,属灵泉县。在今四川成都市东南洛带镇。在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东北部。面积28平方千米。人口1.9万。镇人民政府驻洛带,人口3000。相传为三国蜀诸葛亮所建,因刘禅曾失落玉带于此,故名落带,后取谐
①亦名尹喜台。相传即尹喜故宅。在今河南灵宝市东北老城南。《史记·老子传》 《索隐》 引 《列仙传》: “老子西游,关令尹喜望见有紫气浮关,而老子果乘青牛而过也。” 后人即其处立台。《寰宇记》 卷6灵宝
即黄河上源。“玛曲”,藏语意为孔雀河或黄河。在今青海曲麻莱县东北。源出雅拉达泽山东北麓约古宗列盆地西南缘,东流经马涌滩,注入星宿海。旧图多误以雅砻江上游之咱曲(扎曲)为玛曲。民国汪公亮《西北地理》第4
在今湖北宜昌市西北。《三国志·吴书·陆抗传》:凤皇元年(272),“西陵督步阐据城以叛,遣使降晋。抗闻之,……敕军营更筑严围, 自赤谿至故市,内以围阐,外以御寇”。《方舆纪要》卷78夷陵州:赤谿“在州
北宋置,属蒲江县。在今四川蒲江县南八里金釜山下。《寰宇记》 卷75蒲江县: 金釜井,“金釜等八井,见岁出课盐六万三千斤”。
在今江苏苏州市娄门内。初为唐代诗人陆龟蒙的住宅。元为大宏寺。明嘉靖初御史王献臣失意归乡,在此建园。借用晋代潘岳 《闲居赋》 中“灌园鬻蔬,以供朝夕之膳,……此亦拙者之为政也” 的语意,取名拙政园。清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