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地名来历>

①春秋郑邑。在今河南扶沟县西南。《左传》:文公元年(前626),卫孔达侵郑,“伐绵、訾及匡”。又,定公六年(前504),“公侵郑,取匡”。皆此。

②春秋宋邑。在今河南睢县三十里匡城乡。《春秋》:僖公十五年(前645),“公会齐侯、宋公、陈侯、卫侯、郑伯、许男、曹伯盟于牡丘,遂次于匡”。杜注:“匡,卫地,在陈留长垣县西南。”江永《春秋地理考实》:“长垣之匡,去徐甚远。考河南睢州西三十里有匡城其地属宋,次师或当在此。”

③春秋卫邑。在今河南长垣县西南。《论语·子罕》:“子畏于匡。”《续汉书·郡国志》 长垣县:“有匡城。”即此。


古邑名。(1)春秋郑邑。在今河南省扶沟县南。《左传》定公六年(前504年):定公伐郑取匡,即此。(2)春秋卫邑。在今河南省长垣县西南。《春秋》僖公十五年(前645年):鲁僖公同齐侯、宋公、陈侯、卫侯、郑伯、许男、曹伯盟于牡丘,遂次于匡,亦即此。


猜你喜欢

  • 昆明台

    (臺) 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南。《桓谭新论》: 元帝远求方士、汉中送道士王仲都,置于昆明池北昆明池观。《水经·渭水注》: “泬水又北径长安城西,与昆明池水合。水上承池于昆明台,故王仲都所居也。” 杨守敬注

  • 三叉城

    唐置,属檀州。在今天津市宝坻县北十五里三岔口。《新唐书·地理志》:檀州“有叉城”。即此。

  • 帝丘

    在今河南濮阳县西南二十里。春秋时为卫邑。《春秋》: 僖公三十一年 (前627),“卫迁于帝丘”。即此。《左传》: 昭公十七年 (前525),辛慎曰,“卫,颛顼之虚也。故为帝丘”。《太平御览》 卷82引

  • 洱西驿

    明洪武中置,在今云南大理市南。天启间废。

  • 鼎柱山

    在今四川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南九十六里。《方舆纪要》 卷73邑梅洞长官司: 鼎柱山 “在司西北五里。三山齐耸,屹如鼎峙”。

  • 招抚冈

    在今河南方城县东北十八里。《方舆纪要》卷51裕州 “七峰山” 条下: “ 《志》 云,州东北二十里有招抚冈,相传光武曾驻此,招抚降众。”

  • 宝丰 (豐) 县

    ①北宋淳化五年 (994) 升弋阳县宝丰场置,属信州。治所在今江西弋阳县南五十里。景德元年 (1004) 废为镇。康定中复置。庆历三年(1043) 又废。②北宋宣和二年 (1120) 改龙兴县置,属汝

  • 宁桥

    在今越南河内市西河山平省境内。《明史·安南传》:宣德元年(1426),王通讨交趾黎利,“马瑛败贼清威,至石室与通会,俱至应平宁桥。士卒行泥泞中,遇伏兵,大败”。在今越南河西省章美一带。明宣德元年(14

  • 杏花山遗址

    在今河南南召县东偏南四十八里杏花山下。1978年9月在此发现一枚人类牙齿化石(为右下第二前臼齿)和一批脊椎动物化石。同年10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发掘,又获得一批脊椎动物化石。经鉴定,距今

  • 尼蟒依山

    在今新疆和田县南。《清一统志·和阗》:尼蟒依山“在和阗南。东西有二山,和阗河分出其麓”。即“喀喇昆仑山”。